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举行 共商大运河文化带构建

2017年12月02日 1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举行共商大运河文化带构建
    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2日电(见习记者 张煜欢)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几千年来,中国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浩荡奔腾的历史壮歌。12月2日,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构建”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在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发来祝贺视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宣布论坛开幕。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宣布论坛开幕 张茵 摄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宣布论坛开幕 张茵 摄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杭州一定会把大运河文化传承好,把大运河两岸利用好。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致辞 张茵 摄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致辞 张茵 摄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席朱民阳则表示,大运河包容、开放、融合的特性,需要大胸怀、大格局、大合力来传承和保护利用。“其中既要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也要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既要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也要世界运河城市的互动共享。”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席朱民阳致辞 张茵 摄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席朱民阳致辞 张茵 摄

  在今天的论坛上,围绕“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专家学者也各抒已见。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就是敬畏为先,保护为先。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核不能抛弃。”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他建议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开展大运河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按照科学、专业分级的要求做好文化保护工作。

  对此,旅游和风景园林专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原河长张建庭表示认同,他表示:“我们在大运河杭州段的打造过程中,主要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比如将拱宸桥西的旧厂房改造成博物馆,把工业遗址都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成为了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天津财经大学教授陈曼娜则表示,保护是文化带基础,而命运共同体则是其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中国大运河所覆盖的河带长度,在全世界都是仅有的。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形成了运河沿岸人民的命运共同体。今后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也要更注重一个文化区域里命运共同体的构筑和发展。”

  单个城市的积极作为是不够的,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离不开沿岸城市的协作。

  今天,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张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徐和建,杭州市运河集团董事长高小辉也就“北京-杭州:大运河文化带构建规划”话题开展“京杭对话”,运河两端的两个城市在杭州同频共振。

  徐和建表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参与。高小辉则认为,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更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度的利用对产业的引领也是合乎意义的一件事情。

  “北京与杭州作为运河的两座沿岸城市,一个携手了京津冀,一个挑起了长三角,支撑起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未来这两座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下将大有可为。”张谨这样认为。

  京杭两地仅是个例,为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还特别邀请河北沧州、山东枣庄、江苏无锡等大运河沿线城市代表,就各地文化项目构建的经典项目进行交流分享,共同促进大运河及其周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场还颁布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经典案例奖,沧州、聊城、无锡、杭州等地的运河项目荣获该奖。

  为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协同合作能力,论坛还发起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产业联盟和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浙江城市协作体。杭州与世界文化遗产法国米迪运河代表也开展深入交流,达成合作意向。

  据悉,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支持。

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王旻致辞 张茵 摄
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王旻致辞 张茵 摄

  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王旻表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保护、传承、创新大运河文化,中国新闻社将为从事运河保护发展的人士搭建一个交流、共享、合作的平台。(完)

【编辑:李雨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