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老司机眼中的春运变化
(新春见闻)火车老司机眼中的春运变化
中新社保定2月15日电 题:火车老司机眼中的春运变化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发车前,火车客运司机李斌照例拿起检查锤,通过敲打机车检查问题。一边敲打,他一边笑言,“(有无问题)老司机都能听出来”。
15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从1995年工作至今,李斌“没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年”。
“完整”对他言有所指。经常跑车,除夕和初一几乎没合在一起过,此外大家庭中多人参加春运,“想聚齐相当难”,“(每年聚会)基本上会缺一两个,或三四个”。
2002年,李斌第一次开着客车跑春运。他记得当时客流特别多,“上车上不去,从窗户钻”。车厢里挤得走不动,洗手间也都是人。
随着铁路网络愈发密集,营运里程特别是高铁里程的不断增加,他说,现在车厢人挤人场景已不多见。
旅客的行李包也在变化。李斌告诉记者,前些年旅客过年回家时,多是大包小包的编织袋,现在背编织袋的旅客已很少见,而且带的包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很多人)就一个拉杆箱”。此外,随着高铁和动车的加入,“旅客出行条件也改善了很多”。
也曾跑过春运的火车司机李宝生,对此也有同感。虽已退休多年,这位工作时多跑货运的老司机依然心系春运。近日又一次走进车站,却发现“没那么多人,比原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李宝生说,现在高铁、动车多了,坐飞机也很方便,有私家车的人也多了,长途出行选择随之增多。
心系春运,老人也牵挂着仍在春运一线的儿子李斌。每次见面总会叮嘱,多注意安全。
安全运行,是李宝生对自己行车的最高要求,也是这个五代铁路家庭口口相传的“心诀”。
李宝生说,他的祖籍在北京,后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至保定。19世纪初,曾祖李午寅在卢汉铁路公司担任“小烧”(司炉工,负责蒸汽机车烧煤),爷爷李方卿从司炉工干到司机,主跑京张铁路,父亲也是一名火车司机。
父辈们工作的证件,是这个铁路世家的传家宝,李宝生一直保存至今。
从蒸汽机车司炉到副司机、司机,38年工作中,李宝生和父亲李世林驾驶过“建设”型蒸汽机车、“北京”“东风4”“东风7”型内燃机车等机型,经历了火车从蒸气机车到内燃机车的交替;也与儿子李斌一起,驾驶过“韶山1”“韶山4”和“和谐机车”等机型,经历了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交替。
李宝生说,蒸汽机车每次跑车后,“不洗澡根本回不了家”,“跑两三趟车,衣服不洗就要不得了”。后来内燃机车替代蒸汽机车,“稍微干净点”,但“内衣熏得都是柴油味”,使用电力机车后干净许多。
从最初操作时速60公里到150公里,祖孙三代共同见证了中国铁路电力牵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后就带父亲去北京,到祖辈参加工作的地方看看,是李斌多年的梦想。他高兴地说,只等春运结束就出发,也让父亲坐坐时速300多公里的“复兴号”。(完)
专题:春运·春节·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