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的受众从“小镇青年”回到“高知影迷”
电影主力观众不再是“小镇青年”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大盘,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截至10月7日22时,2018年国庆7天长假的总票房为19亿元(含服务费),而去年同期7天票房则达24.11亿元(含服务费)。当然,也要考虑到去年国庆与中秋连休,两个档期叠加,因而激发出高票房,今年两个档期之间并没有产生有益的催化作用。
此外,从档期属性来看,忙于工作的人在假期多追求娱乐性更强的商业电影。拘囿于类型和题材,《无双》《影》都有一定的票房天花板,在《李茶》失意后,没有一部重量级的影片吃透档期红利,大盘自然会同比下滑。
淡出江湖的“票补”也是今年“国庆档”票房下跌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当然,从积极一面看,严控“票补”,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单片的票房和档期总票房都更加理性。影评人战台烽提到,在宏观角度来看,此举减少了恶意营销的现象,“影片需要有过硬的品质,才能收获更好的口碑和收益,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借对《影》的市场表现及实际评价的分析,庞宏波认为观众的审美提升非常明显,这不仅体现在观众对于作者风格明显的《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也体现在观众对类型题材的偏爱,转向了对于优质内容的期待。
而能够完成这一蜕变的关键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受众从主导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回到了主导一二线城市的“高知影迷”。
在整个市场更看重口碑表现的理性环境里,通过一二线城市的口碑发酵带动三四线城市的观影提升,对于优质影片的市场突围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有利于催生更多具有明显作者风格的影片诞生。
庞宏波表示,市场给予《影》一个较为理性的票房和口碑反馈,对于从源头上带动中国电影鼓励艺术表达和风格呈现,具有重要作用。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