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网友相继在四川在线给四川省委书记留言,希望四川推广普通话,以利于对外交流和提升四川形象。四川省语委有关官员表示,四川人的方言习惯根深蒂固,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网友给省委书记建言:四川应大力推广普通话
“我是一个在重庆工作了40年的四川人,我每天都要看《四川新闻》。我希望接受电视采访的公务人员都说普通话。”这是网友“何志明”在四川在线《有话对省委书记说》栏目中的留言。
无独有偶,网友“北京人”在四川在线《有话对省委书记说》里向书记建议:省内各政府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应大力推广普通话,因为“外地人到成都根本听不懂四川话,感觉四川非常闭塞,孩子们将来走出四川也会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造成语言上的障碍”,该网友认为,推广普通话对于建设一个开放的四川,提升四川品味,都有好处。
记者从1月初开始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调查统计:在1月4日——10日的《四川新闻》电视节目中,共有34位公务人员接受了出镜采访,其中说四川话的有15位,占总数的44.1%;另有50位非公务人员接受出镜采访,其中说四川话的有31位,占总数的62%。虽然国家早有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为公务用语,但调查中仍有近半数公务人员履行公务时没有说普通话。
记者调查:四川人说普通话是“因人而异”
为何四川人不爱说普通话?记者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没有语言环境,也没有必要”。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四川话回答记者的普通话提问,他对此表示歉意,但很坚持:“我说普通话舌头打结,不能很好地表达我的意思,还是说四川话安逸。”他认为,虽然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但是四川显然还缺乏这个语言环境,大家面对的都是四川人,说普通话反而显得有点见外和“妖冶”,不利于交流。不过他表示,在正式的公开场合,他还是尽量使用普通话。
在面对外地人的时候,两种语言如何碰撞?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个政府机关办公室里的人都讲四川话时,他们不会因为来了一个说普通话的外地人而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新来的个体为了尽快融入这个群体,会尽快学会四川话。原有的习惯没有改变,新来的不断被同化,这样,整个办公室始终保持“四川话”环境。
记者调查发现,成都的星级酒楼、大型餐饮连锁等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场所,服务人员基本都讲普通话。银行、政府机关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则根据情况而定,面对四川人时讲四川话的居多,面对外地人时会转为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起带头作用
四川省语委办公室主任陈小红认为,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首要感受是交流,一个地方的语言习惯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说普通话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时,推广普通话就水到渠成了。她说,由于语言习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外交流程度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在四川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未来依旧是“任重道远”。
陈小红介绍,2001年,国家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法律的高度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004年,四川省制定并施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根据四川的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细致的工作要求。这两个文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媒体、学校等特殊场所的用语、用字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后者更是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发表讲话、发布信息等履行公务时应当使用普通话”。陈小红认为,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近几年的推广普通话进程中,四川主要采取了3项基本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措施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和二、三类城市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合格城市的创建和评比;每年9月第三周全国普通话宣传周的贯彻推进,以及在规定的特殊人群中全面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准入制度。2007年以来,全省又通过“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动,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小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成效非常明显。陈小红表示,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对推广普通话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010年,四川还将继续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深入研究,同时发掘新的推广方式,不遗余力地强化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使用。
同时,陈小红还表示,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方言,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普通话和方言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杨华丽 见习记者 邱令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