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一天,记者轻轻敲响黄宁老人的家门。
83岁的老人应声开门探出身子:头发脱落、眼睛深陷,伸出来欢迎的手也如同竹枝般干瘪、细瘦。
走进77.1平方米的二居室,老人阅读的报刊、书籍随处可见,刚刚完成的水墨画摊在桌上。“这房子,等我身故后将由女儿出售,其中6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老人安详地说,“一切手续办好了,我就放心了。”
“祖国60岁,就捐60万元”
捐房交特殊党费的想法,老人由来已久。
1987年离休的黄宁,2007年初被查出晚期胃癌。接受一段时间保守治疗后,医生建议老人手术治疗。“高龄做手术,要冒很大风险。”手术前,老人给远在美国的唯一家人、女儿小薇打了个电话。
“这房子,你是继承人,但爸爸想把房子卖了交最后一笔党费,你看怎么样?”黄宁试探性地问道。
“就根据您的意愿办吧。”电话里,女儿失声痛哭。
女儿的回答让老人放下了悬着的心。手术一切顺利,但老人要捐房交党费的心思没变。出院后,老人一两个月就要复诊一次,还要经常做化疗,“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没了,得赶紧正式办手续”,于是他找到了“娘家”——浦东新区老干部局。
在老干部局的牵线搭桥下,元旦前,老人正式办理手续。女儿小薇从美国加州飞抵浦东,在老人所在街道党工委的见证下,与父亲和老干部局签约:老人身故后,女儿将房屋出售,其中6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给老干部局。“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赋予的,”老人说道,“祖国60岁,我就捐60万元。”
“一天用不到20元,省钱捐献”
“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如果碌碌一生、专为私人的衣食住行着想,活上百岁,又有什么价值?”数年前,黄宁在江西兴国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时看到的这句烈士遗言,他常记心头。
走进老人厨房,碗里是没吃完的粥和馒头。“胃切除后,主食只能吃粥、馒头和面条,菜也以青菜、番茄等蔬菜为主,很少吃肉。”老人说,吃饭只要十多元,出门乘车能刷“老人卡”,一天用不了20元,“省下的钱就献爱心”。
浦东新区老干部局乔建忠清楚地记得,老人已两次向党组织交特殊党费,共4万元;两次向老单位洪山中学的帮困基金捐款,共4000元;汶川地震,老人分3次捐出爱心款2500元;去年,又分别向井冈山拿山毛泽东红军小学、延安甘泉下寺湾中学捐款1万元。“老人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近乎吝啬。”乔建忠说,尽管身体不好,老人出门很少乘出租车,生病住院也不愿请护工……
“除了房子和钱,身体也捐”
尽管身患重病,老人依然十分乐观:“多活一天,就要多幸福一天、多微笑一天。”
常年独自生活,老人学会了“自娱自乐”。每天看报看书,是他的必修功课,“一天至少看6种报纸,天下事尽在掌握”。他还看电视新闻、足球乒乓等节目,“《天天饮食》也看,可以自己学做,换换口味”。喜欢下围棋的他,每周还会和老邻居对弈几盘。
离休前10年,老人10次单骑出行、行程10万里,足迹遍及西藏、新疆等31个省、市、自治区和1200多个县。如今不能出远门了,老人准备整理文稿、图片等出版第二本书。老人还是3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3个退休党支部的党课宣讲员,“为他们备课也是经常性的功课”。
“房子和钱都捐了,我这不足80斤的身体也早办了遗体捐献手续。”老人微笑着说:“万一哪天我突然走了,也走得安心。”(陆一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