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老人20年义务清扫街道打造“雷锋村”(图)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社会新闻
    河北四老人20年义务清扫街道打造“雷锋村”(图)
2010年03月29日 11:02 来源:长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邢台新河县西杨村,有这样四位老人,现已花甲之年的他们,自1991年开始,义务为村民清扫街道,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分文不取。他们被群众称为当代的“活雷锋”,村里的大小街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雷锋街”。在四位老人的带动和激励下,西杨村百姓竞相学雷锋、做好事,扶弱助残,帮助他人,一村村民融洽如一家,西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雷锋村”。 

  做一个文明村民,从自己做起 

  被大家称道的这四位老人是杨丙生、杨玉根、楚桂生、颜泽波。 

  说起这四位老人,村中百姓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20年前,四个人就已成了村民们的“义务调解员”。因为他们处事公道,是村民公认的明白人,在村民中有着较高的威望,村民们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来找他们出出主意,说和说和。他们又都是古道热肠,尽管每个人都有一大摊子事,但是老乡们有事找来,他们总是先“公”后私。 

  上世纪90年代初,四人看到村子里车子、垃圾乱堆乱放,占街占道等脏乱差现象非常普遍。当时,四个人聚到一起一合计,维护村里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够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还能体现一个村村民文明素质。他们形成一个共识,做文明村民,就要从自己做起。于是,他们不仅带头不乱倒脏水、乱倒垃圾,还天天在村里的街道上“巡逻”。看到乱占街道的,他们上门告知;看到乱扔垃圾的,就上前好声劝说;看到街面脏了,就随时打扫…… 

  对他们这种行为,村民们一开始很不理解,冷嘲热讽的有,质疑他们拿好处的也有,甚至说脏话的也有。面对一部分人的冷言冷语和种种质疑,他们没有退缩,还是笑脸相劝,还是随时拿起扫帚、铁锹等工具,为百姓义务打扫卫生,并将收集起来的垃圾,用自己的拖拉机拉到村外。 

  在四个人的努力下,农村常见的脏水、垃圾乱倒,粪肥、秸秆乱堆,农用车辆乱停等现象,在西杨村难觅踪影。 

  为乡亲们做点事没有理由 

  就这样,四位老人怀着一个做文明村民的朴素志愿,一干就是五年。1995年,该村计划设立集市,更让四位老人来了精神。 

  楚桂生说,过去,俺们四个人扫街就是为了让大家的门口干干净净,让乡亲们之间和和气气。现在,村里设立了集市,为集市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商贩们都愿来俺村,更好地促进俺村及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又成为俺们的一项新任务。 

  问起四位老人义务扫街的初衷,颜泽波说,一是因为这已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这个事就是自己该做的,为乡亲们义务干点事不需要理由;二是这几年,我们国家免了农业税,孩子上学不拿学费了,看病能报销了,村里为群众打井修路、建敬老院,办的实事太多了,我们心里感激党和政府,感恩我们生活的这个新时代,自己出一点力,又算什么;三是我们几个人以及其他乡亲,在为群众办好事过程中,增强了参政意识,像修路、绿化、打井等一些事,我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村里都予以采纳,老百姓也有了自己说话的权威,感觉自身更有尊严了。 

  扫街是自愿的,不要一分钱报酬 

  每逢集日,西杨村就摊贩云集,占满600多米长的街道,给该村和周边村镇的群众带来极大方便。但中午散集后,烂菜叶、包装袋等散落一地,给四人又增加了不小的劳动量。 

  为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他们只有加班加点。每次散集后,他们顾不上吃午饭,扛着铁锨、扫帚,推着手推车,不把街道打扫干净不回家,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半天。尤其是去年冬天以来,大雪天气较多。每次大雪刚停,四位老人就组织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扫雪的扫雪,装车的装车,开车的开车,谁也不甘落后。不到一天的工夫,村里街道和环村路上的积雪就全部被运到了村外。 

  四个人不仅家务活十分繁重,还有各自的营生。尽管如此,在街道需要打扫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把家务和营生丢给家人,扛起铁锨、扫帚清扫街道。 

  该村村支书颜泽坤感慨地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这件好事一干就是20年。村里多次提出给他们一些报酬,但他们始终坚持分文不取。 

  人人学四老,人人争当好人 

  四位老人的事迹感动着西杨村每一个人,全村形成了一个人人学好人、人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前几年,村民赵玉更因病去世,留下多病的妻子、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及数万元的外债。刚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儿赵芳不得不决定放弃上大学这个机会。这时,村民们自发为赵芳上学筹集学费,跑办入学手续,并为其地里的农活及家务都做了妥善安排,使赵芳顺利走进了大学校门。 

  村民杨庆顺的四个孩子因各种疾病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东家给鞋、西家给袄,百家饭、百家衣,如今都已经养大成人。 

  杨瑞成、杨玉英、贾贵辰、高志兰等许许多多的村民也像杨丙生他们一样,自觉地加入到清扫街道队伍中来。临街的村民都不仅能够自觉地打扫自家门口的卫生,还经常帮助他人打扫,清运垃圾。 

  众多的“活雷锋”把良好的社会风气吹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该村制定了红白事村规民约,在使用车辆、招待烟酒、宴请范围等方面都做了硬性规定,有效地避免了红白事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在,村里建有文化馆、敬老院、锣鼓秧歌队,农民精神生活充足,也给该村带来了和谐稳定的面貌:十余年来,全村不用说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就连一次小偷小摸也没出现过。(燕赵都市报  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新功、培强 文/图)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