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帮水峪村的董全宝、董山父子都是党员,父亲去世后,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为村里的无名烈士扫墓,父子俩一扫就是20年。
“这是我们村特有的水果槟子,味道可香了。”放下独轮车,摆上贡品;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墓碑;拿出剪刀修剪一下墓旁的小松树……又是一年清明时,董山又来扫墓了,一板一眼,就像父亲董全宝在世时一样。
45岁的董山是帮水峪村果树服务队的队长。董山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给村里的烈士墓扫墓。听老人们说,解放战争时期,村里曾经过过八路军的队伍,埋在村里的烈士,就是在解放康庄战役中牺牲的,只知道是四男一女,连名字都没留下。后来,村里的小学合并到镇里了,烈士墓日渐荒芜。
从那以后董山发现,一到清明节,父亲就一个人扛着铁锹,带上贡品去给烈士上坟。“他们的家人连他们在哪儿都不知道,咱要是不给上坟,烈士们不就成了孤魂野鬼了吗。”
2008年3月,父亲病危。弥留之际,他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就是咱村的烈士墓。每年清明、七月十五,你一定要记得替我去看看这些烈士们。”董山含泪答应了。从那时起,董山按照父亲的遗嘱,每年去为烈士扫墓。
第一次上坟时,董山发现烈士墓只有五个光秃秃的土包,很简陋,他就在五个坟前立上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2009年清明,他又在墓前栽上了五棵青松。他说:“现在生活宽裕了,咱们也不能让烈士墓太寒碜,我争取每年都让它变变样。”
拔掉枯草,添上新土,董山满意地离去。路上,他盘算起明年的事:在烈士墓周围垒上砖墙、栽种些花草。董山说:“这些烈士是为了咱们才牺牲在这里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咱们不能忘记他们的恩情。等我女儿长大了,我会带她一起来扫墓,把这作为老董家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通讯员许静 王文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