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人,生活中节俭朴素,几近“抠门”,捐资助学却竭尽所能,表现慷慨。退休二十多年来,他热心教育,竟“傻”得将大半生的10万元积蓄为孩子们建起了一间图书馆。这位一直无私付出,被孩子亲切地称为“阿公”的老人,就是大坡中学86岁退休老教师陈起贤。
图书洒“情”
6月3日上午10时许,在海口市琼山区大坡中学内一间约六七平方米的小厨房里,一个身材清瘦、微弓着背的老人正在生火烧开水。灶台上端放着一小锅胡萝卜拌面。“这是我的午餐。”面对记者的突然来访,“阿公”微笑着说。
说起“阿公”,大坡镇副镇长王海富立刻用“抠门”来形容,“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不吸烟、不喝酒,坚持开支计账,‘阿公’一个月的伙食费在百元以内。买一斤肉或一只鸡,上顿热下顿热,就着剩饭剩菜,常常吃上十天半月。他退休后没买过一套新衣服、一双新皮鞋。脚上穿的还是9年前买的,现在已经满是补丁的拖鞋。他睡的床是父母结婚时用的,盖的被子是40多年前母亲留下的。”
在生活中这么“抠门”的一名退休老教师,在捐助教育事业上却表现出无比的慷慨。1984年,学校建老师宿舍出现资金缺口时,他当即捐了1000元。学校筹建教学楼和校门时,他又一次性拿出3000元。从1986年到2000年,“阿公”先后捐款5000元,支持学校建设校道及修理桌椅。
更让身边人惊讶的是,2001年3月15日,“阿公”将大半生积蓄的10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建起了继业图书馆,填补了大坡中学没有图书馆的空白。当年,“阿公”还决定每年捐1000元给学校购买图书和资料。图书馆建成后,每天“阿公”都会到图书馆帮学生借书、整理图书,把一腔热情全部洒在了图书馆上,“我想让大坡的孩子们多看点书,长点知识,让他们有更多的成材机会———这是我一生的夙愿。”
1986年“阿公”退休时,女儿多次劝他搬到城里安享晚年,但他却“以校为家”。24年来,“阿公”既是学生们眼中可亲的老师,也是学校的义务工人。他在看书学习和帮学生补习课程之余,还每月义务为学校修剪600多米的绿化带,并配合学校种植椰子、槟榔等经济作物4000多株。
寒舍生“香”
走进“阿公”的宿舍,没有高档的家具,甚至连电视、电冰箱也没有。只有一张破损的书桌,一张陈旧的木板床和床下墙角堆满的一大摞教学用具及参考书。
“就在这间陋室,年年有学生和陈老住在一起。”大坡中学校长吴多颖介绍,大坡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方,一些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影响求学。靠领退休金生活的“阿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热心关怀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
“先后有13位学生在我的宿舍住过,他们都很争气,个个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一级的学校。”说起学生们,“阿公”喜上眉梢,“吴校长还是我当年的学生呢。”
学生们也经常回母校看望“阿公”,去年就有23个学生相约而来,“那一阵子,心情舒畅极了。”他说。
从2001年以来,“阿公”每年都要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学生读书。从2005年起,“阿公”决定每年从退休金中再拿出5000元捐给学校,成立大坡中学业贤基金会,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人问他,这些年来资助了那么多学生,总共花了多少钱?“阿公”回答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要他们还钱,所以没记这个账。”
“他心里总是想着学生,总是希望将他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吴多颖说,“阿公”曾和他提起身后事的安排。当时,“阿公”强烈希望在辞世之后,将自己遗体好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或是捐给相关医学研究机构。
走进“阿公”的房间,最显眼的莫过于贴在墙壁上的一张张奖状和摆放在桌面上一摞摞荣誉奖章和证书———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在“阿公”这些最值钱的精神“财富”边上,一张陈旧的纸上书写着:“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无私的人和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幅字,书写了“阿公”把奉献当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情怀……(吴跃 李萌)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