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今年80岁的姜琳祥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的传承人,他居住在白洋淀造船之乡——马家寨。姜琳祥从10 岁开始,就去天津一家造船厂当学徒。在他15岁的时候,他辍学随着父亲一起到安新县造船社。20世纪60年代,马家寨村开始建起了造船厂,姜琳祥到造船厂工作。随后几年,他自己在家办起了造船作坊,开始为来自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客户造船。到如今,姜琳祥已经和船打了整整70年交道,在2009年,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期】
【解说】 今年80岁的姜琳祥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的传承人,他居住在白洋淀造船之乡——马家寨。姜琳祥从10 岁开始,就去天津一家造船厂当学徒。在他15岁的时候,他辍学随着父亲一起到安新县造船社。20世纪60年代,马家寨村开始建起了造船厂,姜琳祥到造船厂工作。随后几年,他自己在家办起了造船作坊,开始为来自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客户造船。到如今,姜琳祥已经和船打了整整70年交道,在2009年,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期】
姜琳祥:我是在10岁的时候在天津,我姑父他叫刘万成,他们开了个船厂,我在那学徒,那个时候(造船工作)不定时间,不说钟点儿,看太阳说话,一到天黑就散工。
【解说】
近日,记者来到姜琳祥家中,见到在屋子里的架子上,摆满了他制作的木船模型。这些模型大大小小有十多种,做工精致,每个木船模型的船舱都能打开,各项功能一应俱全,全部是按照15:1的比例制成。姜琳祥说,一根木料能否造船,他用手一量便知。
【同期】姜琳祥:这个造船的材料主要是槐树,过去在解放前后,我们村有八大家的时候,全都是用槐树,到现在不行,现在槐树也少了,过去买那个树,这棵树买了之后,就用这棵树,做几条船,他能看出做几条来,因为什么呢,那时候买树,七寸为一手,这么一扎零那么点儿,为一手,五手就可以造个船。
【解说】
姜琳祥告诉记者,他建造过的船大大小小无数。从过去的“大六舱”、“五舱船”、“四舱船”到现在的“庄稼排子”、“鹰排子”。现在白洋淀的人们为了轻便,大都用庄稼排子。
【同期】 姜琳祥:它的载重量没有六舱装的(货物)多,这个四舱船,以后百分之七八十就用这个了,现在又不一样了,又改成什么。改成排子,改成这种了,人们为了轻便,划的快,以后又改成这种船了,这叫庄稼排子。
【解说】 据了解,马家寨的造船技艺全国闻名,清代马家寨工匠曾为光绪皇帝营造过龙舟。北京北海、颐和园里的画舫,均出自马家寨工匠之手。近几年,马家寨村造船的生意并不景气。祖传的造船技艺在年轻一辈中很少有人学了。姜琳祥说,他想把这些模型一代代的传给后人,因为这是一个造船匠人的心血,更是一种技艺的传承。
【同期】姜琳祥:传承我有个想法,原来我孙女当兵去了,她想跟我学学(造船技术),
她高中毕业当兵去了,我们老二、老三都会干这个(造船),我打算以后(把模型)给他们留下,传给他们,他们哥俩行,为了这技术,造船技艺,不能丢失,我主要是这个想法。
谌诗雨河北雄安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