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今年81岁的曹立熹是成都的一位“红人”,从64年前学习钳工,到如今制作、修复乒乓球拍,近40年的时间里,在曹立熹手中“重获生命”的乒乓球拍已经超过了1000副。热爱乒乓球的他还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发明了竹编蹦床式纤维和梅花桩式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并因此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解说】1月4日,记者在曹立熹的乒乓球底板工作室中见到了他,虽然已年过八旬,可军人出身的曹立熹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他带领记者走进用自家阳台和花园改造成的工作室,热情的介绍着自己的这个“私人领地”,锯子、螺丝刀、锉刀,几副正在制作的球拍散落在工作台上,墙面上也挂满了自己制作的球拍。
【解说】今年81岁的曹立熹是成都的一位“红人”,从64年前学习钳工,到如今制作、修复乒乓球拍,近40年的时间里,在曹立熹手中“重获生命”的乒乓球拍已经超过了1000副。热爱乒乓球的他还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发明了竹编蹦床式纤维和梅花桩式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并因此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解说】1月4日,记者在曹立熹的乒乓球底板工作室中见到了他,虽然已年过八旬,可军人出身的曹立熹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他带领记者走进用自家阳台和花园改造成的工作室,热情的介绍着自己的这个“私人领地”,锯子、螺丝刀、锉刀,几副正在制作的球拍散落在工作台上,墙面上也挂满了自己制作的球拍。
【同期】(乒乓球拍制作者曹立熹)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还越觉得享受,享受什么呢?同样的乒乓球拍坏了我给他(主人)修好,我们也成了好朋友,他来(接着)打,乒乓球拍的主人很感慨,一个乒乓球拍的主人是有情结的,他不愿意去买新的,就要修旧的。
【解说】曹立熹在采访中向记者吐露,在自己内心深处,自己是一名坚守了64年的老钳工,如果没有钳工技术作为基础,所谓的发明创造也无从谈起,虽然现在做着修复和研发乒乓球拍的工作,但不管从前、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名钳工。
【解说】虽然已是老工匠了,可曹立熹仍然喜欢“摆弄”些新玩意儿。他边向记者介绍自己工作室里的各种工具边说,只要不改变制作方法的核心,使用简单机械进行辅助能提升工作质量。提到传承,曹立熹表示,能付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并不多,不过自己也希望能遇见这样的人,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同期】(乒乓球拍制作者曹立熹)徒弟、传人是我的瓶颈,我搞了这么好的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有人接班、传承,作为徒弟的一个标准就是要坚持肯干,长期坚持一个工作,不能够丢,你学成了可以,但不能三心二意,搞两下就不搞了。
【解说】看着曹立熹熟练地打磨球拍,一旁的助手刘全宏对记者说,自己就是佩服曹立熹的认真和执着于是来当他的助手,自己年龄不小可能无缘成为徒弟,但是还是希望老人的手艺能发展的更好。
【同期】(乒乓球爱好者刘全宏)他有两项国家专利,他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我觉得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有识之士,需要很多有识之士的帮助,他才能够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魏尧 成都报道
关键词:成都 老人 乒乓球拍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