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月25日至1月30日,在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参会委员热议“本土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议题,有委员建言,出台相关政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形成凝聚力,守住“文化根基”,深度传播本土民族文化。
政协委员王明亮长期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的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近几年在黔东南、黔南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有先试先行,并有所成效,对此他萌生思考。
【解说】1月25日至1月30日,在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参会委员热议“本土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议题,有委员建言,出台相关政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形成凝聚力,守住“文化根基”,深度传播本土民族文化。
政协委员王明亮长期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的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近几年在黔东南、黔南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有先试先行,并有所成效,对此他萌生思考。
【同期】贵州政协委员 王明亮
我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就感受到,能不能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因为这只是一个点,它(目前)不能形成一个在贵州全省的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文化传承人,可能他的文化学历不一定高,但是他脑海中的沉淀着历史的底蕴是很深的,能不能将这部分人,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形成一种机制,将这部分人请进学校。
【解说】长期关注“乡村教育缺失”议题的布依族政协委员王远贵,在谈及本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议题时,与王明亮的观点不谋而合。
【同期】贵州政协委员 王远贵
我所在的村庄,我们这些布依族其实已经很多(文化)已经遗失了,(我也建议来)探讨对于乡村学校是否可以聘用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教师来担任这个语言课程,包括我们的民族的文化风情,还有各种人文文化,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
【解说】王明亮认为,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有浓厚的地域基础,学生的家庭和周边环境有充分的民族环境基础,因此,在进行“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时,借由学习本土民族艺术文化的方式,可实现培养本土低龄人群的民族情感、唤醒民族主体意识的目的。
【同期】贵州政协委员 王明亮
(非遗传承人)进入学校之后,他就形成了一个聚集点,就可以将我们的一些文化集中沉淀,同时他也有很多的精力来整理挖掘这些文化;(本土民族文化)可以成为一种选修课,甚至它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些课外的活动,一些实践等等,本身很多这种我们的中小学生就是当地的这些特殊民族的一些人,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更了解他的本土文化,他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和更多的去学习传承它。
【解说】对于“非遗传承人”如何在校园发挥“效能”,更好地传播本土民族文化,王明亮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同期】贵州政协委员 王远贵
就是有国家的编制,有正式的编制,然后在这个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人)也能够扎根,能够生存下去,但是他的科目、上课的方式要和其他老师区别开来,他就专门上的是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这样子从小学,从幼儿抓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再重新恢复,这样是一个抓手。
(记者 蒲文思 李婧 贵阳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