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北京时间4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北京各地举行了清明节相关活动,人们通过祭祀礼拜、追忆先烈、游乐踏青、品尝寒食等方式,度过中国传统节日。
【解说】对于兴华中学小学部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清明节难以忘怀。
【现场声】兴华中学小学部 学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说】孩子们通过参观孔庙与国子监,以孔子为师,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乐祭祀文化。在大气、舒缓、厚重的钟乐声中,舞蹈演员翩翩起舞,通过《有朋》、《学而》、《福兮》、《关雎》、《大同》五幕场景,让孩子们领略中国传统的礼乐祭祀文化。
【同期】兴华中学小学部学生 门宇彤
看了一场表演,然后参观了太殿,然后跟孔子学习了背诵弟子规,背诵了清明的唐诗,然后学习了礼拜。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好好学习。
【解说】在孔庙与国子监馆长吴志友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清明节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礼的意涵,礼拜先贤、感念先祖,以史为鉴,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同期】孔庙与国子监馆长 吴志友
通过缅怀先贤先祖,我们的先辈,从中得到一种感悟。记住他们的一些丰功伟绩,然后用他们的这种精神传承下来。来为我们当今的人、当代的人来服务。
【解说】而对北京昌平区前锋学校的学生们来说,清明节则意味着一份对抗日英烈的铭记和歌颂。日前,“清明节的铭记——缅怀英烈志 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现场声】北京昌平区前锋学校 学生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现场声】朗诵表演艺术家 殷之光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说】通过集体朗诵《祭皇帝陵文》、《七律·长征》、《我爱这土地》等爱国诗歌,孩子们在领略诗歌魅力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感。
【同期】北京昌平区前锋学校学生 李雨珊
抗战非常得艰辛,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同时,抗日战士在这么残酷的背景下还能英勇奋战保卫国家,他们特别值得敬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付出了特别宝贵的代价。
【同期】北京昌平区前锋学校学生 曾梓萌
在任何时刻,都要把自己的国家,把民族放在第一位,然后我们还是要团结一心,就像我刚才朗诵的,“亿兆一心,战则必胜”,今天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精神。
【解说】清明节至,春回大地,草长莺飞,外出踏青赏花也是春日里人们的不二之选。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北京植物园中的万千春花陆续开放。在山桃花溪景区,成百上千株各色桃花已经盛开,美不胜收。
【同期】北京植物园宣传策划部副部长 陈雨
从清明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梅花、白花山碧桃以及像番红花等众多的春花陆续开放。
【解说】据悉,在清明期间,植物园数百个品种的150余万株春花将陆续开放。从4月份的迎春、桃花、海棠,到五一前后的牡丹,为便利游客,植物园还专门定制了清明赏花地图,便利游客据图了解开花情况,根据喜好,制定自己的赏花计划。
【解说】除了祭扫和踏青,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相传在寒食节当天要禁烟禁火,无论民间官府,只吃冷食。到了今天,寒食节的传统依然被很多人记得,进而发展出如今的老北京小吃“寒食十三绝”,豌豆黄、艾窝窝、芝麻酱烧饼、驴打滚、糖火烧、糖耳朵、焦圈、硬面饽饽等等,在街头巷尾不难见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小吃。
【现场声】老回回小吃店老板 张斌
这烧饼刚出炉闻的是它这个表皮的芝麻拷出来的芝麻香味,完了想闻里面的拿刀给它切开,一是看层,二是你才能问道浓厚的花椒和小茴香的香味。
【解说】张斌是一家小吃店老板,豌豆黄、艾窝窝、芝麻酱烧饼是店中的招牌点心,临近清明,店中客人增多,中午一过,店中的老几样就会售罄。张斌说,这些传统点心看似简单,做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力。就芝麻酱烧饼来说,揉面、抹酱、上劲、刷油、烘烤,每一步都是学问,烤久了焦苦、火不够不香,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拿捏出正宗的老味道。
【解说】张斌说,对自己来说,清明节的意义就是对父亲的怀念。
【同期】老回回小吃店老板 张斌
开着饭馆也是源于我父亲,老人又好吃,也会做一些吃的,确实挺好吃的,所以我这店好些东西的口味确实也是结合我们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做的一些口味,所以我入的这行。
【解说】一口寒食老味道饱含着对老父亲的追念和传承,也承载着几代人对小吃文化的敬畏和感恩,张斌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解说】清明期间,不管是隆重虔诚地祭拜先人,还是庄严真挚地追念烈士,不管是轻松浪漫地郊游踏青,还是忆苦思甜地品味美食,清明对于现今的人们都是一份记忆、一份牵挂。人们带着对历史的铭记、对故人的追忆、对生活的感恩,继续向前。
范思忆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