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闭
7月29日一早,北京下起了蒙蒙细雨,百余名民众冒雨前往八宝山,送别“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王大珩,原籍江苏吴县,1915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和首任所长,领导该所研制了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7月29日一早,北京下起了蒙蒙细雨,百余名民众冒雨前往八宝山,送别“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王大珩,原籍江苏吴县,1915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和首任所长,领导该所研制了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老生前的挚交、好友,同事、学生,科技界的同仁,乃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纷纷冒雨前来悼念。
从1960年被分配到长春光机所,蔡恒源与王大珩相识至今已五十余年了。回忆过往,蔡恒源印象深刻。
同期音:
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蔡恒源:
0018王老对国家 对国家的科学事业 一生都是非常的 王老为人很正直 谦虚 他从来不喜欢 他也不愿意 大家称呼他“光学之父” “中国光学泰斗”啊 他说这样的话 我的老师怎么说 我的老师 他们才是光学创始人 我不敢当 经常写文章的时候 都要让我删掉这些词句
2003年蔡恒源退休以后,来到王大珩身边作助理。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蔡恒源与王大珩朝夕相伴,成为与王老最亲密的人之一,并伴随王老走完他人生最后的一程。
同期音:
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蔡恒源:
王老去世 我们是很悲痛的 也很怀念他 0135 从零四年以后 他就总是生病 生病以后家里的亲人都非常关心他 特别是他的夫人 不愿意他太劳累了 她说 现在你应该休息一下了 国家这些科研的大事你不用考虑了 这些年轻人都接上了 但是王老说 假如说我王大珩不能为国家工作 那么还要我王大珩干什么
王大珩院士生前的保健医生、中科院机关门诊部主任朱雪峰,当天也作为工作人员在王老的追悼会上忙碌着。朱雪峰表示,王老每一次与病魔抗争所表现出的顽强都让她十分敬佩
同期音:
中科院机关门诊部主任 朱雪峰:
0136 在我的印象当中 王老的生命是非常顽强的 跟他的工作一样 尤其是在近两年 在一次一次的病危当中 他都奇迹般的能够恢复过来 我们都非常的敬佩他
“大珩先生一路走好”,当天,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现长春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校友,也拉起横幅向老校长道别。
同期音:
长春理工大学02级校友 王晨北:
0058 建校五十多年来 他一直作为一个精神的象征 对我们从一入学开始 到毕业 一直到工作以后 都是(我们的)动力 精神支撑的感觉 代表了我们学校的信念
长春理工大学10级学生 徐杨:
0024 王校长在我们心中都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形象 他这次离世我们真的感觉心情非常沉痛 我们对他的情感也许不像他的学生那么直接的情感 我们对他更多的是一种敬佩 一种钦佩之情
送完王大珩院士最后一程,前来道别的人们仍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默默的矗立在灵堂外,深切缅怀这位曾为中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伟人。
记者 罗海兵 康登淋 北京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