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这是一张1911年宣统皇帝溥仪与母亲隆裕太后的合照,背景是巨大的宫殿建筑,小皇帝端坐着,一本正经地盯着照相机,看起来镇定自若。在这停滞的历史瞬间,小皇帝透露出的威仪与他的年龄,并不相衬。
解说:三年前,即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离开醇王府邸,年仅3岁的他是在哭闹中踏上了大清王朝皇位的末班车。这一年的中国社会,呼唤改革的声音已经开始以运动的形式爆发出来。然而对于年幼无知的溥仪来说,无论外面的革命浪潮如何的风起云涌,都被紫禁城高高的城墙挡在了外面。
解说:这是一张1911年宣统皇帝溥仪与母亲隆裕太后的合照,背景是巨大的宫殿建筑,小皇帝端坐着,一本正经地盯着照相机,看起来镇定自若。在这停滞的历史瞬间,小皇帝透露出的威仪与他的年龄,并不相衬。
解说:三年前,即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离开醇王府邸,年仅3岁的他是在哭闹中踏上了大清王朝皇位的末班车。这一年的中国社会,呼唤改革的声音已经开始以运动的形式爆发出来。然而对于年幼无知的溥仪来说,无论外面的革命浪潮如何的风起云涌,都被紫禁城高高的城墙挡在了外面。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他当时还小,还一个小孩,他不懂事,他还都听他的母亲的,开始时听他父亲摄政王的,后来摄政王载沣辞退了以后,就听隆裕太后的,当时太后是做主,就跟当时慈禧太后一样,都是隆裕太后做主的。
解说:尽管当时的溥仪年纪尚小,政治上的事情早已有别人替他做主,但生活却也被紫禁城框定好了节奏和规矩。早晨起来,就有“御前太监”为他洗身子,擦屁股,穿衣服,逗他玩。任何时候,只要溥仪说“我饿了”就能支起一张立式的餐桌,并且极其铺张。在1909年的一份紫禁城伙食清单中,人们惊讶地发现,4岁的溥仪在一个月之内竟然吃掉了200斤猪肉和240只鸡鸭。溥仪的衣服,更是多得数不清,据溥仪回忆: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总是穿新的,他的衣服总是穿过一次就被处理掉了。相比紫禁城内奢侈安逸的生活,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解说:就在溥仪登基后的第三年,辛亥革命爆发,紫禁城里的小皇帝刚刚开始明白,皇帝是万人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此时紫禁城的墙外,却是沸腾的议会政治与革命政治。席卷中国的革命,也加速了大清帝国的终结。但此时的溥仪关于清帝国最后岁月的记忆,却几乎一片空白。 就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年初,袁世凯向隆裕太后提出了退位问题。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最后清政府的垮台,当然跟袁世凯有关系,袁世凯这是一个逼宫,因为当时宣统皇帝还很小,是隆裕太后主政的。隆裕太后、满族那些贵族们没有办法,当然还有一些满清贵族比较顽固的,说不能让给袁世凯,我们不能退位,要坚决打下去,可是太后说,你们有什么力量来打呢,你们有什么军队呢,有多少钱呢,已经没有这个力量了。最后袁世凯说,你只要退位,我们可以给你优待条件,你还可以住在宫里边,还可以享受过去一切待遇,每年给你很多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隆裕太后他们就写了退位诏书,清朝帝制结束了。
解说: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诏书由隆裕太后颁布。坚不可摧的清王朝,烟消云散,溥仪的退位,成为清政府统治终结的象征,但大人们苦心经营的一切,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却正如溥仪在回忆录中的描述:“我糊里糊涂做了三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但溥仪的退位,换来的是政治优待。
采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李治亭)他在宫廷慢慢长大后一天也没事,就小孩子嘛,做做游戏,玩一玩,溥仪渐渐长大了,也会玩了,有时候穿着西式服装,穿着马褂,在太监的陪护下慢慢成长,成长就是无忧无虑吧,小孩子不懂。什么国家失掉政权,灭亡他都不懂,但慢慢到十多岁他知道了,国家已经亡了,但他在紫禁城里还保持皇帝的威严,太监还是领他玩,就怎么高兴怎么玩,一天就是打打球啊,骑骑自行车啊,就西洋的那些新玩意,都引进宫里来了,他还是有钱,在宫里还是很快活的生活这么几年。
解说:溥仪在紫禁城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辛亥革命之后溥仪虽然已经成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特别是在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进宫之后,溥仪的生活更是增添了新的开支。他对吃西餐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宫里特别设置了西膳房,并请了四位西餐厨师。除了对吃有了更多的要求,这一时期的溥仪还对自行车产生了兴趣。为了学会骑自行车,他特意花高薪请了教骑车的师傅,甚至把紫禁城里的许多宫内门槛儿都砍掉了,以方便骑车。
采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李治亭)他骑自行车在紫禁城里到处乱串,还到处在紫禁城外边转,另外看紫禁城里的门槛不是很高么,就那个宫殿都有门槛,现在没有门槛了,他看那门槛碍事,他叫赶快砍了,把它砍了,太监不敢砍啊,这是祖宗立的规矩,那个门槛多高,都有尺寸的,他给砍了,他骑自行车进出不方便, 他是叛逆思想。
解说:溥仪还命内务府把当时各国的名牌车都买来,有英国产的美人、双枪,德国产的蓝牌等等,又在故宫御花园的绛雪轩设置了一个专门供他存放自行车的车库。后来,在洋师傅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的兴趣由自行车转向了汽车,这个在他看来更为时髦的产物,随后被批量地带进了紫禁城。1924年,溥仪刚刚买了三辆当时最新式的小轿车,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被冯玉祥掀起的一场革命风暴逐出了他居住了16年的紫禁城。
采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到1925年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了,你不能说清朝灭亡了那么多年了,还在那里当皇帝,还在那里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且过着那样的生活,而且把这个皇宫都占据了,所以国民军就把他赶走了。
解说:从1908年的被迫登基,到1912年的无奈退位,再到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十几年间,溥仪都是紫禁城名义上的主人。从孩童至青年,溥仪始终被束缚在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的皇宫建筑群之中,不能随意进出,他在紫禁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乃至人生的每一次变化,都与那个时代紧紧相连。
解说:这是1965年中新社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溥仪居中,左侧是把他赶出紫禁城的冯玉祥部下鹿钟麟,右侧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战士熊秉坤,三人攀肩闲聊,谈笑风生,历史行至此处,令人唏嘘不已。(完)
编导:闫欣雨 摄像:胡星
分类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