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希尔顿酒店门前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在华山路和常熟路的路口,有一座蔡元培半身雕塑,雕塑上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弄堂里,就是华山路303弄,蔡元培在内地的最后一处居所。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25岁中进士,27岁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帝师翁同龢曾称赞他是“年少通经、文极古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旧学根基深厚、代表封建时代最高学术成就的翰林,却主动参加革命党,去革封建王朝之命,自唐代设立翰林开始到清代结束,1200多年来,也只有蔡元培一人而已。
同期声
蔡元培侄曾孙 近代思想史专家 蔡建国(这样的一个具有旧学根底很深的这样一个知识分子,他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意识,这个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想,在当时没有人告诉他,你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情况之下,他至少能够明辨是非,有着强烈的这种时代,责任感,以及那种政治的判断力,是吧,他认定认为清政府的这个统治,必须得推翻,这个是他的一种强烈的时代意识)
(正文)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弃官南下,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0年,他来到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1900年的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对外口岸和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商场”(商埠),又有当时中国最大的“洋场”(租界),也是当时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其独特的地位和环境使它长期成为近代中国新文化的首要发源地和许多变革潮流的重要策源地。
同期声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 葛剑雄(上海就是西方列强,进入中国的一个桥头堡,也是中国各种势力他们要寻求得到国外的影响或者支持的这样一个基地,所以这样独特的地位就决定了,就是革命党他们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就充分利用上海包括在上海制造舆论啊,培养干部啊,扩大影响啊,以及通过上海寻求国际上的影响和支持。实际上西方列强国际上对中国的影响很多都是通过上海去做的, 结果曾经把上海称之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实验室,所以辛亥前后他(蔡元培)之所以很多活动在上海进行呢,因为上海客观上推行他的理念,实践他的理念,影响也比较大。)
(正文)
1902年4月,蔡元培与蒋观云、章太炎等创办了中国教育会,他担任了会长。同年11月下旬,上海南洋公学因压制学生思想言论自由,发生了200多名学生的退学风波。
同期声
蔡元培侄曾孙 近代思想史专家 蔡建国(南洋公学这个当时有一个教员姓郭,这个郭教员呢他禁止学生读新书,就是新知识的新书,所以呢就引起了学生的不满,那么有一次呢,有一个学生就误置墨水瓶啊,误置墨水瓶啊放在了这个郭老师的位置上,然后就被郭教员就是开除了一个学生,开除了一个学生就引起了大家的抗议,所以呢大家呢相约的退学,这件事情呢有人认为蔡元培平时在南洋公学提倡平等权利,民权,平等权利这个结果)
(正文)
出于对当局的不满,蔡元培愤然退出了南洋公学,着手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在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和蔡元培的革命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影响也最大的,是著名的“张园演说”。张园,是无锡人张叔和的花园,位于现在南京西路泰兴路附近,不收门票,是大众休息之处,也是上海开各种集会的场所。
1903年春,拒俄拒法运动兴起,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在张园集会声援这一运动。蔡元培发表演说指出:“上海应设国民公会以议论国事,如东三省、广西等最要问题。”张园会后,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就组织了义勇队,蔡元培也和师生们一起同受军训。
同期声
蔡元培侄曾孙 近代思想史专家 蔡建国(这张照片你们看到啊,这个蔡先生穿上军装是吧,他呢就把这头发都剪短了,和学生呢一起参加这个操练,这个就是爱国学社的时候,爱国学社的时候课程是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有些军事训练,就是这张照片呢就是蔡先生当时。)
(正文)
蔡元培非常注重提倡男女平等和妇女教育。1900年,蔡元培原配妻子王昭去世,在面对续弦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五点要求。
同期声
蔡元培故居 讲解员(第一个,女子不缠足,第二个,女子需识字,第三个,男子不娶妾,第四个,男子死后女子改嫁,第五个,夫妻不和可离婚。这条件之后,媒人们个个退避三舍)
(正文)
他在爱国女学校开学典礼演说中阐述办学的宗旨时就强调:“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故女校有爱国女校,男校有爱国学社。”
爱国女校除了培养女子革命人才以外,还成为蔡元培和各地来上海的革命人士接洽和联络的机关。1904年,蔡元培与同乡陶成章等商定,将原来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改组扩大为光复会,他当选了光复会会长,并吸收徐锡麟、秋瑾为光复会骨干,1905年10月,孙中山接见并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在多年从事革命活动中,蔡元培逐渐意识到:对知识分子来说,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武装自己。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并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知识。
同期声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 葛剑雄(他年纪已经蛮大了他跑到外国,去留学,在留学的过程当中学习,而且他有很多在教育上观念是很超前的,对吧,不是一般的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学习知识,传授知识,他也包括人格,包括美学,包括各方面的培养,他都是想到,他看到好的就带回来)
(正文)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从陈其美处得到消息,马上取道西伯利亚回国。随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次年1月19日,蔡元培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设成健全国民的学校,并主持制定了中国史上最初的《大学令》和《中学令》。
同期声
蔡元培故居 讲解员(武昌起义胜利后,在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的职务,他在担任教育总长的时候,最终呢是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新教育方针,彻底的废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奠定了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五育就是现在上海中小学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
(正文)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1916年,北京政府明令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纷纷回国。这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到上海。同年12月26日,49岁的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同期声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 葛剑雄(我们看到蔡元培的行动,他有整个从政治上面,希望通过这个清朝政府,来进行变革,到后来励志推翻清朝政府,到采取一些激进的手段,到同时呢通过教育来救国,而且蔡元培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说孜孜不倦)
蔡元培侄曾孙 近代思想史专家 蔡建国(我想蔡先生的这个言行,当时的思想以及他的行动,就说明了一条,为了振兴中华,那么他是从培养年轻人的角度,具有国际化意识,新型人才的角度着手,来投身于这个反清革命斗争中的,这个意识就很清晰)
(正文)
在蔡元培故居,有一本留言本,留言者包括很多港澳台和外籍人士。
同期声
蔡元培故居 讲解员(其中呢也有台湾清华大学暑期的研究团来沪参观,同时呢也来到了蔡元培故居,这是他为我们写下的读后感)
(正文)
超过8万人的签名似乎无声地阐述着这样一个事实:社会对于一位终身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