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军南下江西,北上安徽,西顾武昌,为革命立下功勋。
二次革命中,他在江西湖口打响举兵讨袁的第一枪。
他是孙中山的高级幕僚长,相伴八年,参与决断,提议创办黄埔军校。
片名 百年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之孙忆祖父
(正文)
李烈钧,原名烈训,字协和,别号侠黄,江西武宁人。1901年入江西武备学堂,后由北京练兵处选送赴日本留学陆军,1904年冬抵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程潜、唐继尧同班并同宿舍,开始接触进步革命思想。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我的祖父李烈钧早年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在东渡日本,在日本的东京,碰到了一群热血青年,这热血青年里面就包括了孙中山,包括了黄兴,包括了各省市来的一些精英。
(正文)
1905年7月19日,李烈钧第一次聆听了孙中山演讲,深为感佩。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李烈钧加入了同盟会,自此矢志于民主革命运动。在日期间,李烈钧与黄郛[fú] 发起了“丈夫团”,也加入了杨曾蔚组织的武学社,结交革命志士。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丈夫团是1905年到1907年在日本同盟会的基础上,秘密的发展各个省市的同盟会的骨干,丈夫团当时人员并不多,每一个省市大概就有两个,不多的。但是丈夫团里面选派出来的秘密的同盟会里面的组织,选派到各省市以后,去的就是要组织一次反清反袁反清政府的一次队伍,到那边去不光是你要建立自己的一个组织,还要建立自己当地的一个政府。
(正文)
武昌首义胜利后,江西九江兵不血刃响应武昌起义。李烈钧因成功清除掉革命队伍内的清廷奸细,并说服清海军十一艘军舰和两艘鱼雷艇反正,被推举为革命军九江军政分府海陆军总司令。
1911年11月,李烈钧应安徽革命党人之请,派兵支援光复安庆,不料士兵军纪败坏,掠夺洗劫。李烈钧闻讯,亲赴安庆,正法肇事者,迅速安定人心,各界齐推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1912年1月,江西省临时参议会,向孙中山请改派李烈钧为江西都督。当年3月19日,李烈钧回赣就任江西都督。
1913年5月5日,李烈钧与湖南都督谭延闿、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与五国银行签订大借款,并公开指出袁世凯为剌杀宋教仁的罪犯。袁世凯恼羞成怒,罢免了李烈钧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李烈钧于1913年7月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起兵讨袁,孙中山号召的“二次革命”的战幕正式拉开。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在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等省市精英的时候,我祖父第一个发难,我要回去讨伐袁世凯,当时讨伐司令是给孙中山,给孙文的,后来大家还是一致认为还是应该给李协和,就是我祖父李烈钧,他当。他就回来了,在湖口的炮台那打响了第一枪,以后就是各省市周边的响应,纷纷响应,虽然这仗不久又失败了,但是在东南亚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是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而打响的第一枪。
(正文)
1917年,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蔑弃民国元年临时约法,在广州号召开展护法斗争。9月1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任命李烈钧为大元帅府参谋总长。从这时起,一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止,李烈钧以大元帅府高级幕僚长的身份追随孙中山左右,参与重大决策,朝夕相处,长达8年之久。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在辛亥革命中称得上革命的,有三次。一次是武昌起义,我们定格为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也就是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的。第三次革命,就是护国战争,袁世凯推翻,建立共和制度,这三次革命在辛亥革命当中,是起到很重很重的一个影响力。在护国战争中,祖父担任了二军(总司令),进入两广。一军(总司令)是蔡锷,三军(总司令)是唐继尧。
(正文)
从起义反清到举兵两次反袁,再到协助孙中山打败军阀陈炯明。李烈钧目睹民国以来,军阀割据,兵连祸结,战事频繁,民无宁日的现实,时有所悟。他认为为了迅速铲除军阀割据局面,统一全中国,必须建立一支革命武装。于是,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校的建议。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在民国初年他从日本回来的时候,祖父和孙中山一直在商讨,包括黄兴,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军队。他就说我们要有自己培养,既然我们出去了一批留学生,是当时全国各地的留学生去学武的,学文的,学武的也多。学武的回来还要把学生送到日本去留学,这样的费用太大了。所以祖父在这一块里面想到了创建讲武堂,就是黄埔军校的前身。在黄埔军校里面要培养我们自己优秀的军事家,指挥家。
(正文)
行伍出身的李烈均,在军事之外也有不俗表现。在任江西都督期间,李烈钧积极整顿军事、政治和经济,他采取“唯才是举”的方针,更是成就了胡先驌[sù] ,陈寅恪等著名专家学者。
(同期:李烈钧之孙 李季平)
他选派留学生最大的一个思路就是培养人才,拿国外先进的东西我们学到了以后,来建设我们国家,建设我们江西。他当政府主席有几个他是第一个,第一个选派了留学生,第一个完善了学校的制度,第一个修缮了南昌到九江的铁路。第一个改善了湖边地区,鄱阳湖地区受涝,建立了堤坝,防洪坝。还有修通了道路。
(正文)
光阴荏苒,从前交通不便的江西武宁,如今也已经通上了高速公路。在李烈钧的家乡武宁,从协和大道,走过协和中学,再到豫宁公园的李烈钧墓。依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李烈钧的影响。
(正文)
从1928年起,叱咤民国初年的李烈钧隐退政坛,在上海养病。“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严重,李烈钧一再致电蒋介石,主张对日抗战。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李烈钧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后,军事委员会任命李烈钧为有名无权的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审判张学良将军。1937年,抗战爆发,李烈钧抱病亲见蒋介石,力主坚决抗日。1946年,李烈钧病逝于重庆。
(正文)
冯玉祥将军的评价切中了李烈钧的一生:举凡辛亥、讨袁、护国、护法、北伐、龙潭诸役,无不躬亲其间,固善将兵,亦善将将;冒大险,犯大难,决大疑,定大计,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编导:周宇斌 摄像: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