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揭开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海外华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
采访(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吴锐成):正是有了海外华侨的推动,才有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可以说海外华侨孕育了辛亥革命,催生了辛亥革命,他承担了辛亥革命的阵痛,和在精神上、物质上、甚至是生命上的担当,正如孙文所评价的,华侨是革命之母。
隔断一:建立组织 酝酿革命
解说:清末,海外华侨对住在国的开发和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却遭遇到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各种“排华”势力使海外华人产生了强烈的族群感,这种族群概念,使他们意识到要自我保护,建立自己的联系。海外的“排华”因素客观上促成海外侨胞投入到革命当中来。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那个时候,由于清政府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在1895年以后入侵中国,瓜分中国,所以这个时候中国是处以一个贫弱,根本无能力去保护自己在海外的侨民,所以这个时候,华侨他们是非常盼望有一个独立、富强、强大的国家,来去保护他们的利益。
解说:1894年,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创立。得到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热烈支持,创会时20多名会员都是广东籍华侨。兴中会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在香港、日本、美国、南非、台湾、越南等地先后建立组织。到1905年,兴中会会员中华侨占70%以上。
1905年,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海外华侨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加入革命组织,仅新马地区的同盟会会员人数就达三、四万人。形成了“凡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员之足迹”的局面。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那么从这个政党(同盟会)成立以后呢,他的这个革命的发展就加速了,凝聚了很多力量。这其中还包括在海外的洪门致公堂。所以致公堂后来成立了中华革命筹饷局,他们在筹款方面,在宣传方面,是为辛亥革命做出很大贡献的。
隔断二:创办报刊 宣传革命
解说:上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势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为使海外华侨从保皇转向革命,华侨中的仁人志士逐渐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展开了大量有关革命先进思想的启蒙、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创办报刊、印刷书籍、开设阅书报社、组织集会演讲、街头演出等,积极宣传革命主张。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同盟会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在新加坡创办了《图南日报》,在槟榔屿创办了《光华日报》,在美国创办了《少年中国晨报》等一大批的革命报纸。所以那段时间的革命报纸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发展起来,这对宣传革命思想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解说:据统计,从兴中会创立到民国肇始,海外华侨建立了160余间半革命性质的阅书报社。从1906年至1912年,在海外出资或参与创办的革命报刊有23种,成为革命舆论宣传的强有力武器。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他(孙中山)到美洲去(演讲),我们可以看到展出的报纸,1910年10月10号的美国的一张报纸,上面登的是孙中山演讲的致公堂的一个广告,还有清政府悬赏10万美金要孙中山人头的通缉令,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隔断三:捐资助饷 支持革命
解说: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组建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活动经费和巨额军饷,这些,绝大部分是海外华侨供给的。他们或直接捐助,或购买兴中会和同盟会发行的债券,或成立筹饷局筹款。
早期的华侨多是从事修路开矿等重力活,以及杂货店洗衣铺等小本生意。当孙中山举起革命旗帜之时,这些华侨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强盛,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创建,到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华侨捐款达1000万港元之巨。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最典型的是槟榔屿的吴世荣先生,他是槟榔屿的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人,他除了把他自己的家产用于支持革命以外呢,还把他岳父留下的遗产,一个五层楼的建筑遗产,也卖了捐赠出来,来支持武装起义。到他去世以后,家人也没钱,只能草草的将他安葬。还有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也是把农场里面的牛这些东西贱卖了,最后导致破产。为了支持革命,他们是不图回报的,非常感人。
隔断四:浴血奋战 献身革命
解说: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组织实施了20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有十多次的核心骨干是海外华侨。在历次武装起义中,华侨胸怀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或担任起义指挥者,或参加选锋队,或参加刺杀活动,前赴后继,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涌现出马来西亚华侨温生才和李晚、新加坡华侨许雪秋、越南华侨罗联、缅甸华侨李雁南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 华侨烈士。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馆长 王明惠):从海外回到国内来参加起义,最典型的就是黄花岗起义。三•二九的黄花岗起义,当时组织了800人的先锋队,也就是敢死队,有500人是从海外回来的华侨,我们可以看到,黄花岗起义,牺牲的86个烈士里面,最后,被潘达微收殓72个骸骨安葬在黄花岗的烈士,里面有31个是华侨。
隔断五:推翻帝制 革命之母
解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世界各地的华侨奔走相告,热烈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美洲华侨黄三德、南洋华侨吴世荣代表海外华侨应邀回国参加建国庆典。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华侨和社团颁发旌义状,推行保护华侨政策,设立侨务机构,允许华侨回国参政,废除契约华工,维护华侨权益,鼓励华侨回国投资。
采访(广东省华侨博物馆 馆长 王明惠):孙中山在就任大总统以后,亲手签署了很多旌义状,这些旌义状就是颁给这些在辛亥革命时期,为革命做出牺牲的个人、团体、报社,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所以孙中山他有感而发,他对华侨做出非常高的评价:革命之母就是这么来的。
隔断六: 国家认同 造福桑梓
解说:辛亥革命使不同方言的华侨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打破了原先狭隘的地缘血缘观念,他们由“家乡认同”转向了“国家认同”,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的新思想在华侨社会得到传播。发展壮大革命之胜利果实,亦得到华侨的大力襄助。到20世纪初,海外华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得到强化和升华,这为后来华侨支持抗日战争、支持祖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采访(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主任 吴锐成):(华侨)也开创他们为国所奉献的这种新的篇章,我在这里特别想说,在我们海外的侨胞,通过了辛亥革命,就让我们海外的侨胞,从民主的意识和国家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丰富了海外华侨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海外社会的进步。
解说:广东是著名侨乡。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其发展与广大侨胞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纷纷到广东省各地投资兴业,珠三角的“三资”企业已成为广东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侨捐更加是广东的优势,从珠江三角洲到山区,到处是海外乡亲捐赠的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向广东捐赠慈善公益项目3万多宗,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逾450亿元,占全国的70%。
采访(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吴锐成):我们海外的侨胞,不仅引领了一批又一批的项目人才资金到国内发展,同时通过把我们广东介绍给全世界,通过海外侨胞这个桥梁,让世界来认识广东,也从而让广东走向世界,现在我们一些走出去的项目,不少是通过我们海外的侨胞提供的,各个方面的帮助,或者是合作而成的,而且不少我们广东的信息,也是通过我们海外的侨胞来传递出去的,所以我认为,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广东的经济 社会发展确实是贡献良多,功不可没。
结束语:风中明辨是非,雨中积聚力量。在辛亥革命时期,侨胞们拥戴孙中山,义无反顾地追随,倾尽全力地支持,为他领导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百年来,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的海外炎黄子孙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