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闹市中,一条繁华路,一座双孔石桥,一道陈旧的铁门和一个石墩纪念标,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行人倾诉着一个历史时代的荣光!它们承载着一个时期云南人民的勇气和热血,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护国运动。
【出题】百年辛亥:闹市中的护国记忆
闹市中,一条繁华路,一座双孔石桥,一道陈旧的铁门和一个石墩纪念标,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行人倾诉着一个历史时代的荣光!它们承载着一个时期云南人民的勇气和热血,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护国运动。
【出题】百年辛亥:闹市中的护国记忆
【现场声】
公交车报站:“护国路到了,请从后门下车。”
【画面:】公交车到站、乘客上车下车。
【解说】早上8点,护国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这里是昆明最繁忙的地段之一。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为了纪念护国运动
这个比较早一点的时候
就把过去昆明的一条街
叫做绣衣街
改名为护国路
【解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也擦亮了蔡锷的眼睛,使他看清了袁世凯的丑恶面目,决心以武力反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为四万万人争人格”。12月19日,蔡锷从北京辗转回到昆明。22日晚,蔡锷和另外37人歃血为盟,发出了:“拥护共和,吾辈之责”的呼声。23日蔡锷和唐继尧共同署名,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蔡锷)首先发了一个通电
限袁世凯在
1915年的12月25日的凌晨
你必须取消帝制
否则我们就要先礼后兵了
那么当然袁世凯接到这个电报之后
他认为他掌握着全国的军队
你虽然云南这个方面
是这样的情况
尤其蔡锷也来了
当然会有一些问题
但是他认为大局可控
所以他根本不回电
【解说】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喊出了讨袁护国的第一声,明确提出了“与全国人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的主张。蔡锷和唐继尧组织了近2万人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军成立后分为三个军,军以下设梯团。护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由蔡锷担任总司令,带领6000余人进攻四川;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所部方声涛梯团千余人,由昆明出滇南,攻打广西。第三军总司令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留守云南,负责后援。
【解说】护国军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节节取胜,广西、四川、贵州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本将希望寄予帝国主义,但帝国主义看到形势的变化,责怪袁世凯“断行帝制”;北洋军阀见大势已去,也竞相离异。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撤销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光辉的一段历史
当然也是云南人们的骄傲
那么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昆明
有许多纪念护国的一些标记
或者是遗迹
【解说】1916年6月,护国战争刚刚结束,昆明各界为了纪念护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历史业绩,将昆明的绣衣街改名为护国路。在当时商业繁华的城区东南隅建立了护国门;与此同时,云南地方政府将原护城河上的一座桥更名为护国桥。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护城河的上面就有一座桥
原来这个桥是有的
后来加以改造
把这个名字也就改叫护国桥
在这个护国桥的上面
修了一道很大的门
叫做护国门
这个护国门就是小南门出来以后
在护国桥的桥头搞的这个门
这个门有三孔
门额上面就写着护国门
【解说】护国运动胜利后,时任护国第三军总司令的唐继尧负责云南军政,云南人民为了表彰这位本土护国功臣,在近日楼前建立了“会泽唐公再造共和纪念标”。20世纪50年代,由于市政建设,“纪念标”连同原近日楼一起被拆除,1995年“纪念标”再次被立起来,只不过这次改在了护国路,而名字也被改为“护国纪念标”。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过去在我们这个近日公园这个地方
立有护国纪念标
当时主要是歌颂唐继尧的
叫“会泽唐公再造共和纪念标”
因为他当时主政云南
【解说】百年风雨飘摇,随着昆明的城市建设发展,护国遗迹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护国桥在50年代时被埋,直至1999年才又重新被发掘;而护国门则在被拆除后荡然无存,直至1983年才重新被寻回。
【同期】昆明市五华区原副区长 张文柯
1938年拆南屏街城墙
拆除了以后建了南屏街
可能就(把河)盖了
后来是怎么出来的
是我们昆明搞世博园
建世博园 搞市政设施建设
改造市政设施的时候
群众提出要刨出作为一个纪念
作为这个文物的纪念
才刨出了护国桥
这个护国门什么时候
从护国桥上拆下来的
就不知道了
后来解放以后
修建工人文化宫
又拿出来做工人文化宫的大门
一直到工人文化宫拆除
做东风广场
那么这个大门拉去可能去保管起来
到了世博园
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
为了搞景点纪念
也是历史纪念
又抬出来安在这里
【解说】由于当年缺乏保护,如今的护国桥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威严,显出了些许的破败;悄然藏于闹市的护国门,没有了重檐门楼的衬托,像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在岁月中静默,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护国路成了公交车站点的代名词;而护国门碑记,则早已无处寻觅。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那么从目前仅存的这几个东西呢
我个人感觉到
起量还不够
历史的欠账 比如这个护国门还没有恢复
另外就已经有的这个护国纪念标
和这个护国桥
我感觉到还不足以来宣传我们昆明的
我们云南的护国的这段光荣历史
【解说】夜幕来临,护国纪念标旁,忙碌了一天的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城市的喧嚣与这护国纪念标、与这桥早已融为一体!这路、这桥、这标还在!
片尾:
制片人 陈 晓
王玉平
编 导 于金贵 张 珺
摄 像 张亚堃 王艳龙
配 音 李 越
制 作 张 珺
于金贵
监 制 吕振亚
余瑞冬
分类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