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鉴湖女侠秋瑾就义后,墓葬迁移成谜。秋瑾墓到底是九迁、十迁还是十二迁,至今仍无定论。为什么一代巾帼英雄的墓葬屡屡被迁?
【片名】 百年辛亥:秋瑾墓几度迁移之谜
【解说】西湖是一个可以寻梦的地方,泛舟湖上总能让人浮想联翩。巾帼女侠秋瑾就长眠在这个与神话传说辉映的人间仙境。
【解说】 1904年秋瑾与好友同游西湖,望着湖面一片恬静不禁轻叹道。“西湖啊西湖总是那么友情多情,就连雷锋塔下压着的白娘子,都像是有一天终于能够出来和世人相见。”但她随即又扭头对好友说,“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万一我追随岳飞而去,你们就把我葬在西泠桥边吧。”
【解说】1907年,因起义反清事败,秋瑾被囚。同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在江南古城绍兴,鉴湖女侠革命党人秋瑾身穿白色汗衫,外套玄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双手背绑,拖着铁镣,缓步走出了山阴县大狱。在一群荷枪实弹的清兵推搡下,她大义凛然向取义之路。
【解说】秋瑾就义之日,她的家人都已躲身在外地,慑于清政府的淫威,留在绍兴城内的族人也无人敢出面承领这位亲属的尸体,为此秋瑾的尸体在街头暴尸三天,直至初九早晨清兵走了,几个大通学堂的工友在凌霄舍弄了一口棺材,将秋瑾安置在绍兴山阴卧龙山西北麓张神殿近旁。
【同期】秋瑾亲侄孙 秋经武:凌霄社是个慈善机构 死了葬不起到他那里去领口棺材 四个大通学堂的工友靠先把棺材去领好初九早晨把尸体赶紧偷出来 放到棺材里 这样拿出来的。
【解说】一个多月之后,清政府查拿秋氏家族之风声稍息,秋瑾的长兄秋誉章将秋瑾墓从张神殿移至严家谭。
【同期】秋瑾亲侄孙 秋经武:这个地方过去是个殡停间 殡所,那殡所里面本来是要写上(名字) 到时候忘记了怎么办呢 这是谁的 不敢写 殡所的主人看(他们)不敢写就自己去打听去了,一打听以后呢 说是女匪秋瑾 马上通知了 是不能放。
【解说】1907年9月,殡舍屋主拒绝租用殡舍,秋誉章只得又请人把灵柩就近迁移到常禧门内大教场西南隅近旁,上覆以草扇,籍避风雨。
【解说】1907年农历十月底,秋瑾烈士女友吴芝瑛、徐自华为鉴他们与秋瑾生前之约与秋誉章一起风雪渡江护送灵柩至杭州,次年正月廿四日会葬于杭州西冷桥西风林寺旁,鉴湖女侠“埋骨西泠”的遗愿得以实现。
【同期 】秋瑾亲侄孙 秋经武:当时她(秋瑾)的墓表是很厉害的叫做,徐自华是文章写得很好的,是徐自华撰的文 徐自华写的文,书是桐城书法派吴芝瑛写书的,这个刻呢是孙菊令 叫杭州人孙菊令 是杭州的一个篆刻的名家,所以这个当时呢叫做三杰墓表。
【解说】1908年10月10日上海《新闻报》载“常徽奏请平秋墓片”并通缉吴芝瑛等筑墓发起人,清王朝下诏平墓,于1908年12月18日八时将秋瑾之墓平毁。
【同期】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谢一彪:满清的御史常徽到西湖游览的时候呢 看见了秋瑾的墓,因为秋瑾的墓碑写的呢 是什么呢 “呜乎鉴湖女侠之墓”常徽认为这是对满清政府的公然挑战,所以向满清政府上告,要求把秋瑾的墓从西湖移走。
【解说】为此,秋誉章只得再次将秋瑾的灵柩迁回绍兴,因为此时距起义已过去一年半,秋誉章许以厚金,殡舍主人才同意在严家谭殡舍暂存。
【解说】1909年,秋誉章因忧劳过甚,亡命他乡。当年年初,秋瑾丈夫王子芳也病故于湘潭,并在生前立遗嘱希望与秋瑾遗骸合葬。于是秋家将秋瑾灵柩送于湖南湘潭昭山。
【同期】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谢一彪:关于这个问题呢秋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秋瑾同父异母的弟弟秋宗章认为秋瑾跟她的丈夫王子芳葬在一起了,但是秋瑾的侄孙秋经武认为,秋瑾的灵柩送到王家之后,王子芳的母亲也就是秋瑾的婆婆认为秋瑾是个土匪,不愿意她跟自己的儿子葬在一起。所以关于这一次呢,他们认为只是放在了王家的义冢地里。
【同期】秋瑾亲侄孙秋经武:什么叫义冢地呢,就是他们王家很有钱啊 他们有一块地方就是专门布施给乞丐 没有地方葬的人葬的地方。
【解说】后又有说法称,1911年辛亥,秋瑾儿子王沅德十八岁,得知其母棺材遭受日晒雨淋,于心不忍,于是迁墓葬在湘潭昭山石圹。
【解说】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湖南的革命党人议定想把秋瑾的灵柩迁到岳麓山。
【同期】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谢一彪:因为岳麓山都是辛亥革命的英烈 像陈天华他们下葬的地方。这次迁移实际上没有成功,是准备迁到那里下葬,王家也同意,湖南的革命党人坚决要求(将秋瑾)葬到岳麓山,但是我们浙江的革命党人坚决反对。
【解说】为圆秋瑾遗愿,以徐自华为首,要求浙江省议会通过决议,将秋瑾的灵柩运过来。1912年,孙中山、黄兴、谭延闿允诺浙人迎柩返浙,于1912年10月29日抵杭重葬,原墓地建立风雨亭。1913年秋瑾墓重新落成于杭州西湖西冷桥畔。期间,孙中山来杭州凭吊秋瑾,他留下了“巾帼英雄”的匾额,并挽之以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解说】直至 “文革”前夕的1964年底,浙江杭州“清理西湖风景区坟墓碑塔运动”, 12月2日秋瑾烈士墓上的小碑亭被毁。1965年1月末,作为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最后一座名人坟墓的秋瑾墓被平毁。
【同期】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谢一彪:所以这次秋瑾的墓,据说学术界有争议,迁到松木场,由当时浙江省长周建人写的墓碑,还是非常简单。
【解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因破“四旧”。秋瑾的墓又砸到破坏,幸有一些老文物工作者和基层的园林工人保护,将秋瑾的遗骸放在一个瓮内,也未标明姓名,迁葬到杭州鸡笼山麓。有心人在墓地植了一棵树,作为记认。
【解说】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前夕,恢复秋瑾墓再度被提出。在老文物工作者和基层园林工人的帮助下,找到了盛放秋瑾遗骨的瓮。1981年9月5日,秋瑾墓又第三次回到了西子湖畔的西冷桥东。
【解说】新墓墓基高2米,上端汉白玉石雕秋瑾烈士像高2.7米。墓座正面镶嵌大理石碑石,上刻孙中山先生当年所题“巾帼英雄”,背面嵌有初葬秋瑾时徐自华撰文、吴芝瑛书、孙菊令刻石的“西泠十字碑”,它见证了秋瑾烈士墓的沧桑历史。至此,秋瑾墓数度迁徙的波折终于平息。
【解说】如今,湖山之畔,鉴湖女侠长裙曳地,持剑沉吟。茫茫天地间,她卓然独立,看西子烟波,长天大云。(完)
编导 陈佳 摄像吴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