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在旧中国那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用其短短二十年的生命书写了惊世骇俗的革命传奇,这背后到底有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片名:百年辛亥 揭秘邹容短暂而传奇的人生
【解说】1885年,在四川巴县(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富商邹子璠家中喜降一子,这就是邹家二少爷邹容。邹容从小聪颖过人,且熟读经史。父亲邹子璠见儿子这般才华,心中甚是欢喜,对其将来显达于科举之路充满了期待。
然而邹容并未践行父亲的期待,虽然天资聪慧却十分叛逆,好菲薄古人,尤其对陈腐的经学八股感到厌恶。一次,12岁的邹容和哥哥一起参加县里的童子试,由于看到试卷上的题目古怪难懂,多数考生无从下笔,邹容便起身质问考官,以言语相抵。
【采访】邹容曾孙 邹以海
他觉得这个考题挺晦涩难懂的,字迹也不清楚,他就向考官提出来,考官说我还没让你起来,你就起来发言,你给我退下去,你违反了考规,你把手掌伸出来,差人来打你,违反了考纪 。邹容说,你要打你自己来打,你不要雇人来打,本来我就不想考,本来就对科举考试比较反感。然后就罢考了,愤然离场。
【解说】罢考一事让邹容免不了被父亲一顿痛骂,但性格叛逆的他不但不听,还发誓再也不入考场。平日里的邹容只喜欢阅读《时务报》等新学书刊,对那些思想新潮的维新志士极为崇拜。
【采访】邹容曾孙 邹以海
邹容在家里面,在他的父亲母亲的眼中,就是个逆子。他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他喜欢接触西方的那些书报。他就对那些革命志士,当时的维新志士,因为他那个时候,年龄才十多岁,那么就是说,在1898年,就是戊戌维新失败了,六君子被清政府杀害了,其中一个他最崇拜的,谭嗣同,谭嗣同他是很崇拜他的,而且谭嗣同也是很反封建的。一听说谭嗣同牺牲了,他就把他的画像放在自己身旁,然后题了一首诗,表达了他继承谭嗣同杀身成仁,为革命献身的信念。
【解说】“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特效)
此时的邹容还学习了英语和日语,渐渐了解了国内外大事,以及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现状。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邹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走出国门接受进步思想的启迪。
1901年夏天,在一次四川政府组织的官费留日学生考试中,邹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获得了名额。可正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重庆整装待发时,却被告知四川总督衙门因其平时叛逆言行决定取消其留日名额。
这一打击不仅没有泯灭邹容留学日本的想法,反而让他更加想要挣脱束缚。于是邹容便整天围在父亲邹子璠前,软磨硬缠,采取各种方式表明自己留学的决心。
【采访】邹容曾孙 邹以海
取消留学资格后他就向他父亲争取自费留学,但是他的舅舅刘华廷听说邹容还要争取自费留学,就跟他的爸爸说,你不能让他去,因为他去的话要给家里惹更大的麻烦, 要闹事的,阻止他。邹容一听就很气愤,他就拿着菜刀要去杀他的舅舅。 因为阻止他去,后来家里面苦苦相劝,后来他跟他爸爸软磨硬缠,说我一定要去,这是我一生的愿望。
【解说】1902年春,17岁的邹容终于如愿以偿,留学日本。到日本后,满腔热血的他很快加入到当地一个由留日中国学生组成的爱国团体,邹容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跟他志同道合的青年,时常一同听演讲,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
【采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王志昆
当时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在留学生当中影响很大,当时到日本之后,邹容很仰慕孙中山,而且他勤奋地学习当时的西方资产阶级理论,比如说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约翰密尔的《论自由》等等,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这些书他读得很多。所以他算是成长得很快的一个人。
【解说】这年4月,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消息传到了日本。爱国学生得知消息极为愤慨,他们大声疾呼,希望能唤醒国人投入救国救民的队伍中。刚到日本不久的邹容时常争先讲演,言辞犀利,切齿于满清统治的暗弱腐败,向往中华民族的新生崛起。
邹容的言行很快引来学监姚文甫的干涉,作为清政府派驻日本监视留日学生的专员,姚文甫三番五次阻拦学生集会、压制学生言行,引起众多学生的极大憎恶。一次,因为姚文甫与人做了苟且之事,邹容借此机会与五个同学一起闯入其官邸,剪掉其长辫,大快人心。
【采访】邹容曾孙 邹以海
当时去了五个人,邹容、陈独秀、张继、刘三,他们一进门,然后邹容抓住他,给了他两个耳光,你这禽兽不如的姚文甫,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丢中国人脸面的事情,然后就说,叫人拿剪刀来,就把他头发剪掉了。
【解说】被羞辱的姚文甫很快将此事上报,邹容被驱逐回国。而在邹容回国的行李箱中就压着一叠厚厚的即将完成的手稿,这就是后来令邹容自己也没想到的,风靡全国的《革命军》。
【采访】西南政法大学博士 蔡婓
按照他的解释,《革命军》是他在日本期间完成的一篇文章,因为整个文章你读下来会很流畅,可以推测是一气呵成地写下来的,他在日本的这种思想跟他阅读的书籍有关,整个是一个革命式的,疾风暴雨式的,不是保守派那种改革,他追求的是一个革命,让这个思想从改革到革命一个大的飞跃。
【解说】回国后,邹容带着自己的稿本来到上海爱国学社找到了章太炎,章太炎看了稿本后大为赞叹,欣然提笔为该文题作了序言。随后,章太炎又将稿本转交给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章士钊看后也极为称赞,便为其题写了“革命军”的书名。
当时国内拒俄运动的呼声高涨,急需一套思想新颖又浅显易懂的革命理论。于是,《革命军》顺势出版。
【采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王志昆
《革命军》当时由于它这个鲜明新颖的思想性吸引了很多人,而且它语言很简洁、很直接,而且大气磅礴,讲得来是让人非常兴奋,它思想很新颖,文风清新,不少人说是今日国民之第一教科书。孙中山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极为兴奋,他是把它在旧金山翻印了两万多册,后来在国内出了非常多,基本上做到人手一册。
【解说】《革命军》如此受欢迎离不开当时的进步报纸《苏报》的大力宣传。然而正是因为宣传《革命军》以及发表章太炎等人的反清爱国文章,《苏报》引起了满清朝廷的嫉恨。1903年6月30日,《苏报》被查封,章太炎等人被捕,引发震惊中外的“苏报案”。
苏报案发后,章太炎有意用自己和其他革命志士“相延入狱”来扩大革命影响。因此,在得知自己名列拘捕名单中后,他并不躲避,还写信让邹容也来自首。当时邹容已经被送到一个传教士的家里,清政府不敢擅自拘捕。但在接到章太炎的信后,邹容便义不容辞地来巡捕房主动投案。
【采访】西南政法大学博士 蔡婓
他投案的时候,当时已经进行了初审,第一次法庭的预审没有邹容参加,当天下午邹容就过来投案,投案的时候巡捕就感到很奇怪,就想这么一个小孩子过来干嘛,邹容 说我是邹容,巡捕就很不相信,然后邹容就把《革命军》中的内容陈述给他听,这才让他觉得这就是邹容,然后才把他抓了。
【解说】知识界对这场奇特的清末文字狱感到极为愤怒,全国革命情绪为之高涨。在多方斗争之下,苏报案有了审判结果:章太炎被判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并罚两人做苦工。
在狱中,由于伙食差,做苦工体力消耗大,两人又经常遭到狱警打骂,受到非人待遇。身体虚弱的邹容因此不幸染上了疾病。1905年4月3日,在离释放还有7个月时,邹容病死于监狱中,年仅20岁。
【采访】西南政法大学博士 蔡婓
邹容的死应该是比较秘密的一个情形,包括邹容去世葬在那个乱葬岗上都没有敢用真名,后来这个刘三,刘季平他买通了狱卒才知道邹容的墓葬在哪里。然后把他弄回来之后在进行重新埋葬。他当时的去世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解说】1912年初,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明令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评价为“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民国今日奏功,实倚赖之。” 并在邹容的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分别设“邹容路”,建“邹容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邹容的一生就像一颗划过天空的彗星,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他用最绚烂的光辉,将“革命”的讯息洒向人间,他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他向腐朽的专制政府发出了最有力的战斗檄文。
一部《革命军》,一个忠诚的生命,历史会记住这位年轻而伟大的革命宣传家,共和国的历程上会留下他醒目的足迹。
制片人:陈晓 王玉平
编导:向丹
摄像:刘祎
配音:陈虎龙
制作:向丹 刘祎
监制:吕振亚 余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