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铁血秀才,25岁领导重庆辛亥起义,但却淡泊名利,一生只追随孙中山。
一个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孙中山去世后开始执掌广州军政府。
他们讨袁护法,并肩作战,差点义结金兰,却终究不再往来 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解说】杨沧白,又名杨庶堪,出生于四川巴县,也就是今天的重庆。1903年杨沧白创立四川第一个旧民主革命组织“公强会”,1906年为响应孙中山号召,改组“公强会”为“同盟会重庆支部”。1911年,他带领革命志士推翻清朝川东政权,成立“重庆蜀军政府”,成为重庆辛亥革命的主盟。
杨沧白与蒋介石相识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当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孙中山在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决定重振信心,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委任陈其美为中华革命军淞沪司令长官,并派其赴上海主持讨袁军事。1915年10月27日,陈其美到上海后,电报号召杨沧白、蒋介石、丁人杰等人到上海一同筹组讨袁总机关。
【采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王志昆
陈其美是司令长官,杨庶堪(杨沧白)做顾问,蒋介石负责军事工作。12月,和杨虎(淞沪司令长官部海军陆战队司令)在肇和兵舰起义,炮轰制造局,进攻电报局、电话局、刑警总局等等,当然后来也失败了。
【解说】杨沧白在这次起义中与蒋介石互相结识,成为战友,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同躲避军警追捕。杨沧白在陈其美遇刺后写的《陈其美墓志铭》中谈到,当军警追来时总机关里有他、陈其美、蒋介石、吴忠信四人,他们互相协助,成功逃脱。
【采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王志昆
军警就在前门敲门敲得很急的时候,他们四个人,你踩着我的肩,翻墙、登屋逃走了,可见当时杨庶堪(杨沧白)和蒋介石应该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并肩作战的战友。
【解说】蒋介石的“盟兄弟”陈其美一直很敬重杨沧白,因为早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杨沧白就已是四川反清的重要人物,重庆光复后他又功成身退,拒任要职,社会人士对他的评价可谓道德文章满天下。而此时的蒋介石也十分仰慕英雄能仁,对杨沧白更是礼敬为师。
【采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王志昆
蒋介石当时追随陈其美,对杨沧白礼敬为师,他对杨庶堪(杨沧白)很尊重,经常求杨庶堪(杨沧白)教他学英语,这个事儿就不是一次两次了。后来有一次他就拿了一个金兰谱,这个金兰谱就是平常结拜兄弟的一个帖子,就求与沧白先生结为兄弟。这个杨沧白笑了笑,就把这个金兰帖接过来,但是未置可否,没有回答他。
【解说】虽没成为结拜兄弟,但两人日后却常常一起工作,共同辅佐孙中山进行革命。1923年孙中山开始决定采取联俄联共的革命政策,并从上海回到广州,再任大元帅一职。而在随同孙中山回粤的人中就有杨沧白和蒋介石。到广州后,杨沧白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而蒋介石因登永丰舰侍护孙中山40多天获得信任,被任命为参谋长。
【解说】不过,也就是在广州任职的这段日子里,两人的关系逐步恶化。1924年,驻粤的滇军借着自己助广州收复之战有功,在广东肆意横行,乱立税收条目,令当时的广东省长廖仲恺颇为头疼。正当大家为此事伤透脑筋时,孙中山想到了曾不费一兵一卒光复重庆的杨沧白。
【采访】杨沧白孙子 杨同武
孙中山决定把廖仲恺和杨庶堪(杨沧白)对调,让杨庶堪(杨沧白)去当广东省省长。去当省长为了缓和这局势,要把滇军这些恶习(乱立税目)给他改掉。三个月以后,把这个事儿处理了,平息下来了。蒋介石就嫉妒杨沧白了,蒋介石在这个时候就放话了,到处讲杨沧白一日不离开广州,则广州局势就不会稳定。而且他在《军事参考》上就发话了,就说有人持滇军以自重。我爷爷一看到这个文字,就找到证据了,马上就找孙中山说我要辞职。
【解说】因为这件事,杨沧白请辞,去了上海。而这也是杨沧白和蒋介石最后一次共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广州军政渐由蒋介石执掌,杨沧白更是隐退江湖。
【采访】杨沧白孙子 杨同武
孙中山一死我爷爷就没劲儿了,什么也不做了,隐退了。本来他离开广州以后大部分时间都隐退了,不干了,他的表现就是和他们(蒋介石)敬而远之。
【解说】1930年10月,因革命党内人士提名,杨沧白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但任职期间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转而闭门读书,作文写诗。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伪政权多次强行邀请杨沧白参政,胸怀民族大义的杨沧白始终不从,为摆脱汪伪政权纠缠,他带病离开上海,经香港回到家乡重庆。而此时作为陪都的重庆由蒋介石掌控,蒋介石也以各种要职邀杨沧白出山,但他都以病为由将其辞谢。
【采访】杨沧白孙子 杨同武
他婉言谢绝了蒋介石给他出的三道题,一个是当四川省省政府主席,第二个是国史馆馆长,第三个是陪都建设委员会主任。他拒绝了,都婉言拒绝了,说身体不好。实际上他真要干也可以干,拼了命可以干,他在孙中山那儿就是拼了命干的。
【解说】1942年8月,杨沧白病逝于重庆,终年62岁。他一生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功成不居,淡泊名利,留给后人一世美名。
【采访】杨沧白孙子 杨同武
杨沧白有一个夙愿就是,他说我死了以后我的墓上就写诗人杨沧白就行了,就足矣,就够了,就是说你们什么头衔也别给我安。
【解说】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赫赫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