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1年到1949年,在短短三十八年的中华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了八位大总统。清朝皇帝推翻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在此后,多如牛毛的大小军阀,都想自立为王,导致各地战火不断,国家四分五裂,他们走马灯似地更换,更是让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留给这段历史的是关于帝制的探索和挣扎。
隔断一、推翻帝制的临时大总统
解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任仪式上,他庄严宣读了这段总统誓词。成为中国皇帝被赶下台之后的第一任大总统。尽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就任,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中却掺杂了很多立宪派和旧官僚。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马勇)所以我们就看南京临时政府的这个政府名单,每一个部,只要他的正职是革命党,他的副职就是立宪党人,如果他的正职是立宪党人,副职就是革命党,那么从这里边,我们看这个名单就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立宪党人是全力的支持革命,是支持孙中山成立这个南京临时政府,但是我们还别忘了一条,这个政府按照孙中山的想法是不能叫临时政府的。
解说:1912年初到南京,担任总统府的秘书处工作的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这个临时政府,既有立宪党人,也有官僚军阀;但革命党人还是占主要地位。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权。”尽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加了“临时”二字的政府和总统职位却让此时的孙中山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些一筹莫展了。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马勇)孙中山讲我成立政府就是政府,怎么能叫临时政府呢,但是立宪党人就说还是临时吧,正式的政府等待未来吧,就这么搞的,那最后孙中山只能是屈服了。一开始讲不能叫总统,应该叫做总司令,总司令怎么行呢,总司令没有外交权,我还得给外国人交涉呢,最后说那就叫临时大总统,那么这么一搞的话,实际上当然后来孙中山讲,南京临时政府许多事情没法做,因为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就约束他,外国根本不会和他打交道的。
解说:尽管南京临时政府面临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仍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来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变革。此时,孙中山的坚持并没有让南京临时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列强的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都让这个建立之初的民国政府开始力不从心了。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马勇)等到清廷内部达成妥协之后,列强的姿态已经很明白了,那就肯定要重建一个中国的这种统一政府嘛。所以说南京临时政府只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去结束,那么这种结束,我们很公平的讲,孙中山并没有别扭,并不是说孙中山好像让位,像我们今天讲的孙中山让位,好像觉得袁世凯很不是东西,没有这回事,孙中山是很坦然的面对这种权力的交接,因为革命党很早就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身退嘛,他们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追求革命,因此孙中山在退位的过程当中,在退让的过程当中,孙中山很坦然的。
解说:坦然走下总统位置的孙中山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探索,作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穷其一生,都只为一件事而努力奋斗,这就是“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我中华”。
隔断二、功过是非袁世凯
解说:这座位于外交部街石大人胡同的迎宾馆是清末为了迎接德国王储访华而专门修建的,由美国建筑师设计,西洋模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显得雄伟而新颖,今天这里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繁华,但建筑中透出的历史痕迹仍然依稀可见。1912年的3月10日,就是在这座迎宾馆内,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据说为了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袁世凯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章伯锋)袁世凯不愿意离开北京,因为他老巢在北京,他的军队也都在北方,他离开北京,他到了南方革命党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他心里也没底,他也有点害怕,所以他就想办法制造兵变,他就指使他的北洋军队,在北京地区,保定,天津,主要在北京闹事。这样袁世凯就威胁革命党人说,北方的情况离不开我,要离开我的话这个局面就不可收拾,而且北京是很多公使、外国人住的地方,要闹出大的篓子来对咱们就不利了,他吓唬着革命党人收回要请他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决议。
解说:袁世凯在北京顺利就任了临时大总统,后来又经过议会选举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大总统。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在他的这段政治生涯中并非一无是处,他进行的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也让当时的中国社会有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时期。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章伯锋)袁世凯统治时期做的工作,应该说是民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他对辛亥革命以后所实行的一些所谓实业救国的大政方针的一些做法,也就是革命党人他们积极的通过立法、什么公司法,这个法那个法都是有关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一些法律方针,很多都是在民国初年通过的,也就是在袁世凯当政的时候议会通过的。
解说:尽管如此,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却因为心底固执的皇帝梦,而把他彻底拉入了历史的谷底,成为袁世凯的政治生涯中一个无法忽视的败笔。
采访(袁世凯六弟袁世彤曾孙 袁晓林):他这个称帝呢,在我们袁氏家族里面,比较一致的看法,(称帝)是错的不应该的,你已经是终身大总统了,称什么帝呢。在主观上是不是有欲望欲膨胀,传宗接代这种也不好考究,反正袁家人对这个事情,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不对,做错了,不管你是君主立宪也好,封建皇帝也好,不管什么也好,都是不对的。
解说:历史无法改写,袁世凯在他的大总统生涯中的种种也已盖棺定论,对错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隔断三、不愿当“黎菩萨”的大总统
解说:这里是位于北京东厂胡同一号院的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时期,他的主人是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如今,院子里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痕迹,但仍然可以从规模判断出主人当年的显赫身份。袁世凯退位后,时任副总统的黎元洪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新一任大总统,但是当时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势力非常强大,所以总统黎元洪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段祺瑞的牵制。尽管如此,爱才如命的黎元洪依然狠抓精英人才的培养。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章伯锋)段祺瑞控制着北京政府,他手里有军队,又控制着北京政府,所以黎元洪也没有多大的权力,徒有虚名,但是他还不愿意当一个,他也不愿意像袁世凯时代那样的什么都不管的菩萨总统,他有时候还要管管事,这个时候他就在参战问题上就跟段祺瑞闹的很凶。
解说:矛盾激化之后的大总统和总理之间随后开始了一场权力的较量,这场被称为“府院之争”的较量,最后在张勋复辟的一场闹剧后宣布结束,大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冯国璋成了代理大总统,而段祺瑞却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了国务总理。在后来的政治变革中,冯国璋也最终被段祺瑞胁迫下台。
隔断四、热衷国学的大总统
解说:1918年,在选举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冯国璋相持不下,一向两面都不得罪的徐世昌遂作为“理想人选”得任总统。为此徐世昌还请示早已退位的溥仪,“得其恩准”。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章伯锋)徐世昌因为是元老,袁世凯当时小站练兵的时候,徐世昌是元老之一,他是文的。 在北洋的系统当中,应该说他的文化水平最高了。
解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徐世昌便成为曹锟攫取统治地位的障碍,被逼下台。此后,徐世昌回到位于天津的公寓,过起了诗、书、画陪伴的“隐逸”生活。他文章诗词书画皆精,这位大总统如果当初没有选择从政,或许中国历史上会多了一位国学大师。
隔断五、“走马灯”式的民国总统
解说:民国的大总统走马灯式的变化,使中国的政局陷入了军阀混战的状态。曹锟作为民国时代的贿选总统,他“过把瘾”式的总统生涯更是没有任何政绩可言。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马勇)民国到了1920年代,徐世昌以后的几个总统,都是笑柄性质的,没有什么意义的,像曹锟,曹锟完全就是我就想当个总统,我就想当,所以他就花钱去买选票,他就是我就想过过总统瘾嘛,他当了总统干嘛去,他也搞不清楚。因为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这么一种感觉,就经过袁世凯,黎元洪这之后,各省的地方的力量已经发展的非常强烈。
解说:在曹锟之后,民国的政坛上又先后出现了蒋介石,李宗仁来执掌大权,但都没有能够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力挽狂澜。在民国的历史中,我们盘点历任大总统 ,将他们的人生经历放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出来,牢牢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在感慨昨天时、对今天更多一些了解和更深一点认识。
编导:闫欣雨 摄像: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