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南京寒意丝毫未减,早晨8点多,头戴鸭舌帽,穿着大围裙的81岁白铁匠夏依海便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店铺外敲起白铁皮。累了,老人就坐下歇会儿,抽支一品梅。火光忽明忽暗之间,老人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因为拆迁的缘故,他的铺子随时可能被拆掉。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2月的南京寒意丝毫未减,早晨8点多,头戴鸭舌帽,穿着大围裙的81岁白铁匠夏依海便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店铺外敲起白铁皮。累了,老人就坐下歇会儿,抽支一品梅。火光忽明忽暗之间,老人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因为拆迁的缘故,他的铺子随时可能被拆掉。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希望)上级领导可以给我一个空闲的地段,(让)我仍可以还为消费者服务。我还想(把手艺)传下去,我本身没有安身之处了,你要怎么传下去,传不下去了。
解说:这间六七平方米的白铁铺位于南京市下关区永宁街路口,在南京长江大桥没有建成之前,往来长江南北两岸的人们及货物都要从这里乘船过江。据夏老介绍,这里以前有不少打铁铺,近几年这一地区由于拆迁改造,附近的房子已经拆了一大片,打铁铺也就剩下自己这一间了。在店铺破旧的屋檐下,挂满了老人用白铁皮打制的铁桶、水壶、漏斗,在冷风中叮当作响,陪伴着老人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现在,老人的铺子里还多了一台配钥匙的机器。
解说:出生于1931年的夏依海,6岁时就从苏州来到南京,11岁开始当学徒,18岁开始带徒弟,还曾经在南京机床厂当过工人,退休后又重操旧业,打起了白铁皮。铺子也几经搬迁,才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老人说,他的手艺远近闻名,居民们常来买他的东西,家里用坏的锅、烧水壶、烫脚壶也都找他修。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搞这些东西锅、壶,这是一般的东西。烫(脚)壶,这是一般的东西。特别的人家设备方面有一些单件东西,机械做不起来,来喊我做呢,我都想办法给他做起来。搞的项目相当多。
解说:打开抽屉,夏依海从里面翻出了一叠厚厚的名片,上面都是他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谈到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老人格外来劲。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北京雍和园(大酒店),大概有两三年了,也不知道谁跟他们讲的,两个小年青,到我这里找了一个礼拜,(他们说)北京市雍和园(大酒店),中外合资的大酒店,(要)做两把壶,(每)一把壶嘴大概1米2长,大酒店里做的壶。
解说:一位来自南京江宁的顾客经常到夏依海的铺子里定做一些锅和桶,今天他为了配一个锅底又到铺子里来了。他说,以前家附近有很多这样的店,现在都找不到了,每次都得专程从城南跑到城北来定做,来一趟光路费就得花十几块钱。
同期:顾客
超市买不到这玩意,我找好几个地方就没买到,以前多,我们老家到处都是杂铺店,现在人家都不干了。就一般是难活,难活都来找他,别的地方找不到。我来回路费都十几块钱。
解说:中午12时许,夏依海的老伴准时给他送来了午餐,老人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专心吃起老伴送来的拉面。夏依海的老伴告诉记者,夏老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晚上天黑才回家。前天还有点感冒,说好这几天不开门,可他又偷偷溜出来了。虽然自己和儿子都劝过夏依海不要干了,但夏依海说,打铁打了70年,已经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因为我这个人不能闲在家,我跟个鸟(一样),在外头飞惯了,我就要飞,关笼子里不行。我干干活,弄弄搞搞我心中舒畅,哪个顾客来谈谈玩玩说说,有为难的事情我来(给他们)做做。人家顾客来各方面都很满意。(他们说)老师傅啊,像你这人,这样的人,难找,找不到了。
解说:夏依海说,自己以前也收过不少徒弟,但是后来徒弟们慢慢地都干别的去了。打铁这个行当是个苦活、累活,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个苦。另一方面,现在塑料制品越来越多,来买东西的顾客也逐渐地减少,靠打铁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这些都是年轻人不愿干这行的原因。老人表示,自己愿意免费收徒弟,男女不限。
同期:白铁匠 夏依海
不要在意待遇,想学到这里来,男女不限,我免费教给他。
解说:望着眼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拆除的铺子,老人一下子又沉默了。就在记者准备离开时,只听见铺子里又传来清脆的打铁声。
(记者 吴瞳 南京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