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中新社记者走访了香港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梳理出他们关注的三大焦点议题。
议题一:促进香港和内地的融合
2012年中国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中新社记者走访了香港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梳理出他们关注的三大焦点议题。
议题一:促进香港和内地的融合
近几个月来,“双非“孕妇和自驾游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促进香港与内地的融合成为了许多港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最关注的课题,不少人表示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出现这些摩擦纷扰有一定的现实因素,“香港对内地开放”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解决问题,促进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 有些香港人过去对内地同胞有优越感,现在是优越感和一些恐惧感同时并存。产生一些心理不平衡,这些东西本身,其实可以说是预见之中的,问题是其程度和去向哪里?(对内地开放)这方面,对香港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经验,问题就是总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融合,这是必然趋势,总体来说,对双方都有好处。
刘兆佳认为,特区政府眼下要通过行政限制等具体办法,优先满足香港市民的利益和需求。长远而言,如能借机強化人才培训和基础建设等,抓住新商机,经济发展便历久不衰。而当经济改善、日趋多元化,相信港人忧虑会减少,对内地同胞使用香港服务的包容性也会增加。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
总的来说,我是从乐观角度看,这表示香港将来在经济发展,在提供我们的服务让内地同胞和其它周边地区的人来使用,应该说大有前途。
议题二:建立粤港流通经济圈
【解说】香港因为地缘、历史、市场的诸多因素,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协助国家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并強化领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著重要的作用。而深化粤港合作正是近年来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因应CEPA“大门开、小门不开”的情況,作为港府智囊的刘兆佳教授倡议以广东为试点,建立粤港流通经济圈,将两地市场连通。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
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割裂的,这个对外贸易呢基本上跟国际接轨,但国内市场呢,非常的分隔,很多地方保护主义,而且很多规章制度也没有现代化,不能跟国际接轨。而香港希望一方面能够把我们的产品,特别是在珠三角,跟国内的其他地方,这些产品能够进入内销渠道,同时也希望通过香港这个参与到国内市场呢,来推动国内市场现代化和开放化,跟国际接轨。
议题三:加強两地科技合作 推动香港产业转型
【解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著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香港产业转型的压力,两地围绕著科技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由香港科技大学参与创建的深圳深港产学研基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现在这个基地已经形成了集技术转让、人才培养和学术研发于一体的格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港科大副校长黄玉山在谈及这一问题
时有诸多心得。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
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来说,两地呢怎么样能够合作共赢,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互为补足的这种可能性。香港的強项是大学在世界排名很高,研究力量很強,这是我们的強项。但弱项呢,我们香港是一个金融贸易城市,科技产业、科技工业的底子比较差。相反呢,我们这些力量就可以到深圳,到珠三角去和他们合作。因为他们这种高端人才也比较缺乏, 。由于这个现实原因,我们就看到,在产业化、技术转让、科研商品化这个方向应该要和珠江三角洲合作。
黄玉山表示,目前香港的经济发展还比较单一,如果大家对发展科技产业、科技工业达成共识,港府也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那么也能带动香港的产业转型。黄玉山说,虽然两地在科技合作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障碍,但是因为目标一致、推动积极,香港与内地的科研合作前景乐观。
记者 尹宁 香港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