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
在周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特别强调扩大消费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相关政策现在已经陆续落实结束,未来商务部会不会有新一轮的相关政策,大概是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大概会在什么领域?另外,有很多专家指出居高不下的流通成本是影响到中国经济运行和中国普通消费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您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商务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措施?另外,在美国大力推进TPP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方面今年会不会加速中日韩这块自贸区的谈判?谢谢。
非常抱歉,可能你问的TPP什么,后面还有人会问我,是不是到那时候再答,不然其他记者可能会效仿你提很多问题了。
其实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刺激消费的政策,第二是整个对流通的看法和下一步的做法等等。我对您的问题稍微有一点小的纠正,我们的家电下乡政策今年没有取消,会进行到今年底,31个省市的机构里面有3个提早试点的取消了,但是有28个省今年将继续实行家电下乡的扩大消费政策。到去年年底,我们用家电下乡这样一个扩大消费的政策,在这条政策下面销售了2.2亿台的家电,大概销售额是5000多亿人民币。但是,家电的以旧换新政策,如您所讲,到去年年底就暂停、取消了,那个政策去年也多销了9000多万台五种类型的家电,也增加了3400多亿元的销售额。
今年我们在促消费方面,除了我刚才讲的家电下乡还继续实行以外,还推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居民的生活服务业、现代消费环境改造等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比如说由财政部和商务部一起推进的各省“早餐工程”、家政服务事业等,这些都还在进行着,很多省会城市已经建立起了“早餐工程”,我们也希望今年能够推进北京的“早餐工程”,多数记者朋友住在北京的,可能会关注这个事。同时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推进流通体制的改革,里面也有很多是降低流通费用、促进消费。我在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会说到这些。当然,如何为了调整结构,使产业升级,使消费进一步扩大,有关部门目前也在进一步研究,准备出台一些新的扩大消费的政策,具体内容我还不能讲,因为还需要大家讨论一致,按程序来进行。但是可以讲,研究的方向是推出那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便民利民的项目,同时也有利于这些产品能够作为循环经济产品来发展。
关于流通的问题,您这个问题说得非常重要。流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在不断地深化。中国刚刚入世的时候,2002年,我们国家办了一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班,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同志有重要的讲话,国家也制定了文件。总体来讲,就是我们过去长期的重生产、轻流通,对于流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够,做得也还不够。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年的时间了,现在我们基本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在决定着生产。所以,流通的地位作用,对于我们经济发展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自主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十年来,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的流通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一起研究的通报来看,去年和前年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占了GDP将近18%左右,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大部分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在8%-1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国情,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流通体系、网络建设还滞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这个新兴国家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的话,在流通领域我们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所以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国务院初步决定,会在“两会”以后,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现在已经有16个部门组成8个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各项调查研究,也了解流通成本高、环节多的一些原因,这些有当前直接的成本上涨推动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比如组织化程度低,结构性的税收等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公益性。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直接涉及民生的,像蔬菜、关键的肉食这些消费领域,都把它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流通设施投入和作为一种准市场的情况来建设,我们现在也正在这样努力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一个现代的流通体系和制度,这个体系和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信息化的前提下来建设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流通的改革、流通的发展有潜力,也是任重道远。
这次我们想重点解决的是,当前影响流通的一些主要的问题,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探讨一些已经出台的和即将出台的一些优惠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比如说财政部已经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免征蔬菜的流通环节增值税的问题,比如上海启动了部分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等等,又比如说交通等五个部门综合治理流通环节收费过重的问题,对于专项公路收费要进行清理。因为我前面讲的,物流费用占了GDP的18%左右,有一半多一点是因为交通收费等等形成的。还比如说,发改委和商务部正在研究和落实对流通领域的水电费和其他行业同网同价的问题,金融机构也在研究银行卡刷卡费用降低等等,这些我们都在进行研究。
另外,我们要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一个是大企业的做大做强,第二是支持中小微流通企业的发展,因为流通业承载着我们就业的半壁江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社区蔬菜肉食直供等等,都是提高组织化程度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还有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以及农产品冷链的投入等等,如果建立了整个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我们农产品的损耗能够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这也使大家能够吃上鲜活的、营养更加丰富和损耗更小的农产品等等。
最后,我们要严厉清理流通流域的各项乱收费和打击假冒伪劣的产品,维持我们良好的市场秩序。
我在这里特别想讲一下,在中国现在的条件下,电子商务会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因为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的物理状态的、实物状态的批发零售的网络、商品的配送系统,还存在很多缺陷,还不完善。所以,我们的电子商务就比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有更快的发展速度。现在所有电子商务形式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一年六万亿人民币左右,占了GDP的13%,其中仅零售的电子购物就达到8000亿左右,所以这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行业。同时这又为小微企业,为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创自己的事业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因为你在网上创造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成本非常低廉,如果你要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地带进行物理购物平台的建设,对于一个年轻人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所以,网络的购物在中国未来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网络购物这种形式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需要更高的商业诚信要求,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加强建设的。所以,我们会对那些网络购物的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已经在探讨这方面立法的工作。谢谢你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中日韩三国已经达成一致,将由今年5月份开始FTA的谈判,但是中国和韩国已经开始两国的FTA谈判准备工作,中韩两国现行缔结FTA的可能性存在吗?另外,中方对于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立场,中国未来有没有参加TPP的可能性?谢谢。
先说说中日韩,再说TPP。我们都知道,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整个东亚各国在自由贸易以及走向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有着很多的方式和形式的讨论。三个国家,中、日、韩,已经各自先后完成了和东盟十国的三个“1+10”或者“10+1”的自贸区谈判。我们所共同倡导的“10+3”的自贸形式和一体化进程,如果在中日韩达成了自贸协定以后,就可以比较快地加以推进和实现。所以,中日韩的自贸区的讨论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正如你所说的,据我所知,大概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可以在近期就结束了。中韩和中日韩的自贸区的官产学的研究也在去年结束。前不久,李明博总统访问中国时,和中国温家宝总理达成一个共识,在韩国启动法律程序并得到通过以后,就正式开始中韩的自贸区谈判。我们也非常希望在今年适当时候,比如您所讲的5月份,中日韩的政府首脑会面的时候,把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谈判能够正式启动,因为中日韩三国总体对这件事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当然目前还正在进行磋商,我希望磋商如你所讲有一个极好的结果,这样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加上三个“10+1”的自贸,那么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的这13个国家的自贸一体化就可以更快地推进。
[page title= subtitle=]
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说一下中国的基本立场,中国对国际贸易基本的立场,认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应该是世界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地区的、双边的和周边的自贸FTA应该是这种形式的有益补充。
所以我们在积极推进周边、双边自贸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注意这一点,要有利于整个全球的多边的自贸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道路是一个多元的讨论,除了我讲的“10+3”以外,还有“10+6”的讨论,我们和日本共同倡议,向东盟倡议,共同推进“10+3”和“10+6”。“10+6”就是中日韩和东盟十国以外,还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也是一条路。
美国现在又提出了一个以跨太平洋战略合作,我们称为TPP的亚太地区合作的一条路径。我们中国认为,这是一条多元讨论中的一个共同目标下的路径,TPP应该秉承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应该尊重世贸的多边贸易体系,并且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承认世贸组织的主渠道。
关于您讲到中国是不是会加入TPP的问题,我们首先希望它开放、包容、透明,同时我们对TPP正在进行研究和评估,到底它设了多少组,讨论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要求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现在发展的阶段适不适合。我们也注意到日本已经作出了参加TPP的决定,目前九方虽然还没有最后回答,但是我们相信,日本这个决定不会也不应该会影响它参加其他的东亚区域的合作的进程。谢谢你的问题。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
跟您请教一个问题,现在两岸的双向投资正在有序推展中,台湾今天媒体已经报道了,我们“经济部”在第三拨陆资来台的报告中,会大幅放开所谓面板和半导体陆资参股的上限,甚至可能完全取消。现在台湾跟大陆在工具机、面板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关系,现在如果陆资来台参股上限能够大幅度放宽的话,请问部长,商务部这边是否会有一个友善跟迅即的回应?会不会也鼓励陆企来台湾对这些面板跟工具机以及半导体项目的投资?谢谢。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台湾选举结束以后,大陆和台湾的经贸关系我相信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事。
首先,我们原来谈的ECFA的早期收获,今年还会扩大降税范围,会有更多的台湾产品,特别是农产品会到大陆来,这对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正面的信号。同时,今年我们之间还有几个总体谈判中间的四个关键的步骤,一是投资保护协定,二是服务贸易协定,三是货物贸易协定,四是争端解决机制。
我注意到,我们台办已经发出消息,想在今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的会议上签署投资保护协定。这个投资保护协定签署生效以后,如果如您所说,台湾方面对陆资入台将会进一步开放的话,我们是非常乐意看到更多的大陆企业到台湾去投资发展的。比如我经常说的,台湾和大陆的优势的结合是1+1远远大于2的,台湾的研发、大陆的制造能力加起来会迸发出一种非常大的合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也正在就相关的台湾所希望和需要的投资领域,不仅仅您说的电子业、制造业,也包括其他台湾欢迎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农业、研发机构的合作等等,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包括组织大陆一些愿意到台湾投资的企业家们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想法是,通过陆资的入台和更多的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等等,使我们双方的产业能够结合起来,能够有更好的互补和发展。
所以,我们希望在投资协定签署以后,能促进这项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他的包括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等的谈判,在今年或者明年早些时候能够取得实质的进展。谢谢你。
(香港东方财经记者)
大家知道,在过往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成为了一种支柱。但是,这样一种发展方向也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产业链低端出口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第二是由于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国复苏的缓慢,造成外部需求减少,对中国出口肯定也是有影响。第三是有一种倾向,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距,中国外贸出口方面今后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敌视,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谢谢。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你讲到了中国是不是以低端的产品能大量出口,是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出口越来越困难了。谈这个问题以前,对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我的看法还是在困难中间看到光明,在看到不稳定、不确定的时候,也要看到整个世界总体的状况和人们基本的消费是稳定的。
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中端的,并不是以低端为主。如果把世界产品的附加值和结构分成高、中、低三档的话,因为我们出口产品的70%以上是机电产品,出口的百分之六十几的产品是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所以它们不能算是低端的。我们仍然有一部分劳动密集的产品,占了20%多,比如服装、鞋帽、箱包等等。但是这些产品在世界同类产品中也是处于低端往中端走,个别也已经走向高端了,比如说我们的纺织面料、呢绒面料,很多很多服装、鞋帽、箱包等相关产品,这也是中国劳动力和财务成本等推高以后,逼着我们的企业要往中高端走。
中国从来没有把出口导向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历来是以进出口平衡作为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所以中国会在将来继续稳定和扩大我们的出口。你想想,一个占有世界19%的13亿人口的国家,它的出口、进口的总量,或者说它的出口单算都只到了世界的10%左右或者将近11%,因为去年的数字要到今年3月末世贸组织才会公布,所以我是大概评估,在10%左右。一个占世界19%的人口的国家占了10%左右的外贸量并不觉得多,发达国家在他们的高速发展年份,甚至于有些国家,像德国,现在八千多万人口,它的占比几乎跟我们是相同的。
所以,我们没有以出口为导向,但是我们是强调进出口的平衡。中国现在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但是很少有人说中国也是世界进口第二大国,我们的进口量只比第一少了一点。所以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有13亿人,我们有这么大的回转余地。中国的进口量,我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到了2020年左右,中国整个的国内消费市场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仅凭这一点,我并不担心有些人故意要在国际贸易中间制造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因为国际贸易是不主张和反对这样做。
但是谁要是对中国以这种形式来挑战公平的、开放自由的贸易,那么是他自己找麻烦,因为我们将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我们将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同时我们的进出口是基本平衡的。我相信,不会有人这样蠢做这件事情。在实际的对外交往中间,我们商务部在150多个国家派驻的经济商务机构,以及在一些没有建交的国家的代表机构,还没有碰到过因为意识形态而不愿意和中国做贸易、不愿意把正常的产品跟我们交往的。
当然,我们遇到过一些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某些商品出口到我们国家,禁止中国的企业,哪怕生产非常一般产品的民营企业到他们国家去投资的这种个别的案例。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贸易的不平衡,是用汇率所无法调整的,因为是你的贸易政策的问题。我相信这些国家也会调整他们的策略,因为这样做对他们国家的人民,对他们国家的企业,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所以中国有这样一个底气和实力,13亿人的中国,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和依靠的力量,我相信我们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绝不以意识形态在国际贸易上给人家制造困难,我们也不这样做。谢谢您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的对外投资。我们发现,去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出现了相对停滞的状况,我想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还想了解,您对于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预测是怎样的?您是否预见在2012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增加?另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一直以来是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受到了中国的国有企业来引领,而这种现象使得中国的对外投资的投资者们获得了一种不太公平的竞争优势,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也可以以比较容易的方式获得信贷的支持。我想了解一下,您对于这种观点的看法。谢谢。
[page title= subtitle=]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谢谢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中国去年的对外投资没有下降,是有增长,但是增幅不是很大,我们非金融类的对外投资是600多亿美元。最近几年是我们增长非常快的几年,因为国际资本到中国的投资去年也就是1100多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间,中国对外投资还会增加,也包括我预计今年还会有增加,我们的双向投资会逐步在较长的时间里趋于平衡。
第二,我们也看到,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出去。中国随着自己劳动成本的上升,自己的发展,也有一部分产业需要转移和扩大到其他国家去,所以这是对双向有利的。包括去年中国在美国和在欧洲的投资,特别是在欧洲的投资有比较大的增长,我们在那儿投资,以雇佣那儿的劳动力就业为主,在那儿缴纳税收,应该说是符合所在国的利益,是受到当地欢迎的。即便有些大国在国会对中国的投资有所说三道四的话,但是到了州里,到了市里,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这是一个基本的状况,这包括欢迎中国的国有企业去投资。
中国的国有企业,按照我们的改革,正在逐步走向股份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产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他们在中国国内和其他企业是一样的待遇和公平竞争,走向世界的时候更是如此。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的国际机构没有对国有企业作出任何的歧视性的或者不同的规定,所以应该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
至于说到中国国有企业所谓的补贴问题,我一开始在回答补贴问题时,世贸组织关于补贴的两种类别以及中国的中央政府没有禁止性补贴时已经非常明确。我不希望我们的海外朋友、政要、记者们指责一件事情而没有任何事实的根据。如果愿意和我讨论,我任何时候都欢迎。你说说中国什么补贴,什么样的范围,具体在哪儿发生的,我们可以就一个一个案子具体解决。
我们总的还是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入世以后清理了三千多个法律法规,我们承认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愿意以非常宽广的胸怀和大家讨论,做得不够我们就改正。但是原则性的指责而没有具体的表述,这种做法我一般不是太欣赏的,我希望能够具体说出来。我前面已经说过,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补贴的问题,我相信所有对中国的补贴的指责应该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当然,美国对中国发起的一个太阳能的案子,指责我们这个太阳能企业在所在地的开发区的土地价格上有了一些便宜,所以构成了补贴,这个事情我们还要进行观察、跟踪和调查。除此之外,我还没有收到什么具体的指出国有企业有补贴的问题,倒是很多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间对私营的跨国公司注入了财政的股份等等,其实这是一种世贸组织非常明确的补贴行为,我们至今还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调查,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遵守G20的要求,不发起新的贸易保护措施。谢谢您的问题。
(中国财经报 中国会计报记者)
请问部长,今年中小企业是“两会”的关注重点。我想,为了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财政部和商务部于2010年发布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管理办法》,请问下一步商务部将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今年的具体支持方向和重点是什么?谢谢部长。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回答您这个问题时,我先要说,中国商务部、财政部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是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前提下,不会发生像记者所说的形成政府补贴。因为世贸组织的规则里明确规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比如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它的员工的培训、参加世界各种会展的帮助等等,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给企业于补贴帮助它,这就会形成西方说我们的补贴问题。所以,如果那样做,我是严重失职,因为我是商务部长,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负责执行的部长,商务部又是国务院的一个组成部门,我应该懂得这些规则,我不能违反这些规则。但是,在符合这些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做的,我们要尽量做。
我说的鼓励微小企业、中小企业“走出去”有一个前提,是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这些条件包括它的资本总量、人才结构,它的产业和国际上它所要参与合作的企业之间的相关性等等。我们也提醒很多的企业注意出去的风险,特别是注意文化、法律上的差异,防止出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严重的亏损、失败等等。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法律咨询的服务和所在国的国情介绍。商务部已经在这几年里在网上公布了有一百几十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介绍资料。其中,双边经贸协定等资料大部分是我们和所在国的经济部门一起制定的,这些材料已经全部是中文的公布,同时也正在翻译成各种文字,英文的基本完成了,同时我们也出版了这样的书。这是第一点,信息上的帮助支持。
我们在驻在国大使领导下的经商处,专门有为大家服务的机构,如果你到那个国家可以咨询。在大部分国家我们都建立了在所在国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商会,他们也有很强的信心。所以,我遇到一些中小企业,他们自己去找一个所在国的华人华侨去进行投资,这当然得到了华人华侨的帮助,但是如果他能够找所在国的中国商会,所在国的中国大使馆的经商处,可能得到的信息、资料会更完整一些,所有的这些都是无偿、免费、义务为大家服务的。
另外,我们也提供一些所在国特别是需要和中国合作的相关信息,比如说俄罗斯向中国提出他们有大量的企业要改制,从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希望中国企业积极参加,俄罗斯总理普京先生指定俄罗斯经济部和中国的商务部联系,他们对他们哪些企业要改制改造,是什么样的基本状况,容许国外入股多少比例等等,都会提供,商务部会把这些信息全部公布在部网站上,并且提供俄语到中文的翻译等等。像这样和我们来往的国家很多。
我们每年9月8日在厦门举办的贸易投资洽谈会,过去是以吸引外资到中国来为主,现在很多国家的部长要求在这个会上发表演讲,欢迎中国的企业家到那儿去投资,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大凡这些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甚至副总理带队来的,更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态度等等。
所以我们重点是在这些方面提供支持。不知道我的回答是不是满意,谢谢您
(记者会主持人刘笑萍)
非常感谢陈部长。今天上午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