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5日,一场特殊的葬礼在上海福寿园公墓举行。除了7位逝者的家属来此为亲人送行外,一千余名没有血缘关系的申城癌症患者也相聚于此,献上最后的祝福。申城癌症康复俱乐部成员们通过“抱团”疗伤这种方式,为中国探索癌症康复新模式。
当天,7位逝者的骨灰都以花坛葬的形式,埋藏在花丛中。
【解说】5日,一场特殊的葬礼在上海福寿园公墓举行。除了7位逝者的家属来此为亲人送行外,一千余名没有血缘关系的申城癌症患者也相聚于此,献上最后的祝福。申城癌症康复俱乐部成员们通过“抱团”疗伤这种方式,为中国探索癌症康复新模式。
当天,7位逝者的骨灰都以花坛葬的形式,埋藏在花丛中。
【同期】(逝者家属 毛越英)我认为癌症俱乐部是个很好的组织 能够让父亲或者一些癌症病人能感受到一种爱 我觉得大家很可能因为这种爱而聚集在一起 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以这种方式 以每一天的阳光和空气跟我们在一起
【解说】1989年,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在上海一条不知名的弄堂里成立,成为中国首个互助互救的癌症患者团体。经过二十多载的发展,俱乐部已经拥有一万两千余名会员。作为对目前医院常规治疗的一种补充,俱乐部组织远足旅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帮助会员“抱团”分享治疗心得,通过集体疗伤这种做法,如今俱乐部会员的生活质量正不断提高,五年生存率超过70%以上。
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表示,上海现在有癌症患者4万8千人左右,其中每年死亡3万2千人。
【同期】(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 袁正平)主要我们是用病人之间互相激励的这种关心 帮助他们走出这样一种阴影 走出这样一个困境
【解说】俱乐部方女士已经罹患癌症4年,却看不出病容。
【同期】(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 方女士)在这个大家庭里认识了好多朋友 自己的身体比以前也更加好了 像以前一样正常人一样 很开心的
【解说】而选择以花坛葬的方式安葬,则已经成为俱乐部病友的传统。八年来共有近六百位病友长眠于此。
【同期】(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 袁正平)在八年前 我们率先在全国社会组织中第一家提出了节地环保的安葬的一个礼仪 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死后不跟活人争土地 花坛葬它只要0.08平方米 就可以安葬
(上海福寿园副总经理 伊华)他们在去世之后他们选择了最节约土地的方式 去安葬自己的骨灰 所以他们不仅是对病魔抗争 体现了他们的勇气 而且他们也做出了对社会最后的奉献
记者 宗晨亮 徐银 康玉湛 上海报道
分类名称:
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