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1:我觉得挺好的,第一,帮助我戒烟,第二,就是免得像老人小孩或者是妇女吸二手烟。
同期2:(烟草专卖店老板)销量下降了。
同期3:我感觉这样挺好的,因为毕竟北京越来越国际化了,也有好多外国人国际友人,大家都尽量把自己的素质提高一些。
解说:4月30日,是《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市民对此反映不一。在我国各种地方性控烟条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纷纷出台,可以说控制吸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如今不得不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为什么控烟的成效总是不明显,控烟工作进展总是如此缓慢,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路有多长?
室内PM2.5
解说:2011年秋,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让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为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专家称,PM2.5是小粒子带来的大问题,于是它作为重要指标被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就在人们谈PM2.5色变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严重的灰霾天气,PM2.5的浓度远远低于有人吸烟的室内环境。
采访:(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 技术顾问 甘泉)首先我知道最近咱们国家室外PM2.5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但其实大家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其实我们每天在室内待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室外。而室内PM2.5的浓度跟二手烟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假如这个室内有人吸烟和没有人吸烟,室内PM2.5的浓度差别是相当大的。
解说:今天,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无论你是否吸烟,对这句宣传口号可以说耳熟能详,对吸烟的危害也都有所了解。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高达7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室内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有这样一组数据直观的显示出部分场所PM2.5的浓度:无烟、部分禁烟和不禁烟餐馆空气PM2.5浓度分别为62.2微克每立方米,130.8微克每立方米,和198.7微克每立方米,无烟和不禁烟办公室空气PM2.5浓度分别为37.3微克每立方米和252.1微克每立方米。而在不禁烟的酒吧里PM2.5浓度高达329.4微克每立方米。
采访:(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 技术顾问 甘泉)可能公众有些人知道二手烟可以导致肺癌,但是可能很少人知道二手烟其实可以导致心脏病,比如说心肌梗塞。国外有很多时政研究就是比如说,一个城市的禁止吸烟条例颁布几个月之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几。同时二手烟也可以导致新生儿猝死,还比如早产,还有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等等。
解说: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就空气质量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大处看,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汽车尾气“贡献”是很大的,从小处看,吸支烟可以使室内的PM2.5翻一番。
观念:
解说:对很多吸烟者来说,戒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某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想真正戒烟,观念上的改变非常重要。谈到戒烟,她和记者提到了一本书。
同期:(某市民)我告诉你有一本书,我几个朋友看了全都戒烟了,叫这本书能帮你戒烟。我一哥们,抽烟抽了20年了,一天得抽三包烟,现在一盒烟都不抽了看了这个。
解说:这本让人戒烟的书,除了谈到方法还有很多戒烟的观念,可见吸烟成瘾的原因和本身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采访:(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 副所长 孙静惟)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大家就都觉得吸烟是不健康的,而且你吸烟会影响别人的健康,所以尽量要减少二手烟的危害,我们要一起营造一个无烟环境。能让这种宣传细水长流的深入人心。
阻力:
解说:在很多国家,为了让人们了解香烟的危害,向公众传达健康信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烟盒包装上印刷健康警示图片,这也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烟方式。但这一方式目前还很少出现在大陆的香烟包装上。我国的控烟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专家称这与中国的控烟机制密不可分。
采访:(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 技术顾问 甘泉)这也跟我们控烟的履约协调机制,有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的参与,他们所设置的阻力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所以,我们国家如果想要在控烟方面取得根本性的进展还是要在控烟履约协调机制上面作出积极的变化和积极的改动。
解说:控烟机制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烟草创造的巨大利润也让控烟工作进展缓慢,对于控烟带来的烟草税的减少,控烟办公室的研究员杨杰也提出了他的看法。
采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 研究员 杨杰)据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来看,烟草的税收和引起的疾病的负担是不成比例的,引起疾病的负担要远远大于烟草所创造的利润。从这一点来看,对于控烟应该是积极的一个态度,应该积极的去控烟。只是烟草的税收能够马上看得到,烟草带来的危害是要有一个滞后期,不是马上看得到,因此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显得不重要了。
立法:
解说:就在北京的控烟条例仍在征求意见中的时候,《哈尔滨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已经进入实施的准备阶段。作为控烟立法的第一城,它标志着控烟工作即将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但控烟条例出台后引发的疑问也接踵而至。对于公众的疑问,专家也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疑问一:
解说:“执法问题是控烟工作面对的最大难题”,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的应松年教授如是说。庞大的吸烟人口,盛行的烟草文化都让控烟工作面临极大挑战。那么执法问题如何落到实处呢?
采访:(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上海在世博会之前,它也重新修订了它的控烟立法,叫《上海市控制吸烟条例》这个条例对于执法机构它是采取了这样一种模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相应的有几个系统负责具体管理本系统的控烟工作,像公安交管这一块你管出租车,像广播电视你去管影剧院。事实证明,可能这在中国又是最符合实际情况,又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
解说:和上海世博会的控烟工作一样,为实现绿色奥运,北京在奥运会开幕前出台了无烟奥运的工作方案,广州亚运会提倡无烟亚运。这也成为控烟工作在执法层面的有益尝试。
疑问二:吸烟者的自由权和非吸烟者的健康权如何平衡?
解说:2011年年底,每隔两年进行一次的两院院士评选揭晓,其中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因属烟草研制领域而引起媒体广泛质疑。对于谢剑平的创新研究,在卷烟中添加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方舟子毫不留情地指出,降焦本来就够骗人的了,中草药减害就更加害人。
我们知道,减害并不等于无害,公共场所吸烟给非吸烟者的健康会造成损害,但吸烟者拥有吸烟的自由,针对健康权和自由权的讨论也成为控烟工作进行的另一种声音。
采访:(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解志勇)吸烟的权利这样的一个命题,在中国是非常容易被证伪的,对中国人而言,权利是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宪法或者法律的明确的授予,现在我们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法律包括宪法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说公民是可以享有吸烟的权利。
解说:专家称,目前立法的形式是控烟工作进行的有效途径。尽管北京市控烟条例还在征求意见中,但很多生活在北京的人已经在为这个城市的控烟尽自己的力量。
同期:(某酒店员工)客人一般情况下到前台我们都会说,这是无烟的。房间有无烟房和可以吸烟的房间。
同期:(某饭店员工)您好,咱这是公共场所,咱禁止抽烟。您把您的烟给我吧,我帮您掐掉。
同期:(市民)抽烟你上外边抽,抽完烟你再进来吃饭。
编导:闫欣雨 摄像:赵安源 康登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