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国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展情况,并就外籍人士在华献血、互助献血制度、献血安全性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答问实录如下:
郭燕红: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介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2012年6月14日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全世界将举办各种活动,以感谢献血者的无偿奉献,弘扬献血助人的美德和精神。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和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国家的无偿献血应该说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又面临着很多挑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我们国家无偿献血工作的情况。
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99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献血法》,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标准不断完善,血站管理逐步规范。为深入贯彻落实《献血法》,我部先后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加强血站建设,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血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国家的血液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二)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血液供应得到保障。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22.5亿元加强中西部血站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共有血站452个,其中设在省会城市的血液中心32个,设在地级市的中心血站323个,设在县级的中心血库99个,近几年采血屋、献血点的建设也不断完善,应该说采供血服务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三)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无偿献血是社会性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年来,各省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献血法》,通过完善地方立法,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把无偿献血作为保护群众健康、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与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中央国家机关及很多省市领导同志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工作。
(四)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献血量持续增加。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仅为5万,2011年已达1232万;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总量不足1000吨,2011年已达4164吨。2012年第一季度,采血量和献血人次比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6.1%和6.6%。同时,自1988年起,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开展11次国家级无偿献血表彰,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城市不断增加,其中个人奖获得者从1988年的7人,增加到2009年的11万余人。
(五)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各地形成了以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社会团体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血液保障机制。在严重灾害的医疗救治和重大灾难事故血液保障工作中,确保应急事件临床急救用血的需求和安全,在突发事件血液应急保障当中也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血浓于水”的友爱温情。
二、无偿献血工作在发展中面临挑战
《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着挑战。
(一)部分地区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状况。2010年底以来,一些地市出现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011年全国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亿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3亿人次和1124万人。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同期无偿献血量增长仅有7.7%,也就是无偿献血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手术人次的增长和医疗服务量的增长水平。二是我们国家无偿献血基础仍比较薄弱。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目前,我们国家的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献血率分别为30‰和23‰,而高收入国家为45.4‰,所以我们国家人口献血率仍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三是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在一些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集中了全国各地的病人,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
(二)无偿献血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和支持。刚才我们看到的短片,血液无法人工生产,人体是唯一的来源,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期。所以我们说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因此,无偿献血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我们做了一个数字的比较,按2011年1232万人次献血计算,每天大约需要4-5万人伸出他们的胳膊来进行无偿献血,所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必须要持续受到各界公众的支持和广泛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的有力领导、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际上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好的国家也都基于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参与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而《献血法》在1998年制定之初,主旨是倡导组织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工作当中来。
(三)无偿献血良好氛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当前社会存在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误区,影响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而事实上,从健康角度来讲,献血无害身体健康,更不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血站是我们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及支出主要由政府财政安排。因此,应当更为广泛地普及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以鼓励和动员更多的健康的群众参与无偿献血中来,不断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此外,血站及其工作人员也要树立服务于献血者的理念,不断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水平。
三、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措施
无偿献血工作的目标是要保证无偿献血的发展与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采供血服务水平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幅度相适应。因此,无偿献血工作一定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开展。其中“开源”指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稳定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增加无偿献血量,“节流”指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有效利用血液资源,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落实《献血法》,扎实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献血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在立法思想上倡导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无偿献血,并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因此,要通过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充分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协调机制,通过大力开展表彰活动和提高对献血者服务水平等措施,健全招募和激励献血者机制,逐步完善固定献血者、成分献血者、稀有血型献血者和应急献血者队伍建设,来切实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无偿献血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具体体现,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桥梁和传播作用,加强公益宣传,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我们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列为公益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来强化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14号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我们将在西单文化广场举办献血者日主题庆祝活动,并要求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三)提高采供血服务水平,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page title= subtitle=]
卫生部已将“三好一满意”(服务化、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扩大到采供血机构,要求血站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为了拉近血站与公众的距离,卫生部近日颁布《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开展血站信息公开工作,方便人民群众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和政策。卫生部还将在6月14号在全国启动血站开放月活动,对血站信息工作建立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近日,我部出台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以卫生部第85号令形式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为宗旨,以“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为目标,在加强管理组织建设和明确职能的基础上,以健全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将临床合理用血贯穿“构建临床用血管理组织体系”和“对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管理”两条主线,提出要求。
应该说,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保障对临床的充足的血液供应,一定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同步推进。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广大公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和参与。谢谢大家。
宋树立: 谢谢郭司长。下面请北京协和医院于晓初副院长介绍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情况和先进经验。
于晓初: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应该说血液是生命和健康之源,合理的、科学的用血,对于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临床患者的救治用血需求。对于减少输血反应,保障医疗安全,尤其是当下,临床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合理科学的用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医院是于1998年由麻醉科率先在国内引进并且在临床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医院开展合理用血也已经14年了,尤其是近5年来,在医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下,医院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使这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并且取得成效。
这三个结合:一是专项行动和日常工作落实相结合。专项行动,在我们医院有一个医疗的品牌活动,就是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大型宣传周活动,这个宣传周的主题就是关爱生命、合理用血。每次这个活动都在我们医院年底举行。在这个活动周我们要进行全年的用血工作的总结,要进行表彰,经验交流,对不合理用血的情况进行点评。也要对全院进行合理用血的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动周我们都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应该说这个活动周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次活动都给全院的义务人员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同时不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合理科学用血的理念。在平时工作中,医院把日常的落实各项合理用血的用血制度和绩效考核挂钩,也和医院的管理公式列到项目中,这样一来全员医务人员把合理用血作为医疗工作的一项原则去坚守,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二个结合,把建设规章制度和持续改进相结合。我们医院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先后出台了12项合理用血的制度,尤其值得提到的是,这几年来我们特别坚持了临床用血的分级管理制度和输血指征的管理制度。我们在临床医生用血的管理制度中规定,主治医生在红细胞用量上有三个单位的用量权限,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在五个单位的用量权限,在10个单位和15个单位需要科主任签字,上报医务处,甚至如果计划用血在15个单位以上,一定要报主管院长审批,这样严格执行分级管理用血的制度,使我们医生非常珍惜自己手里的处方权。还有输血指征的掌控,在临床用血,手术失血600CC,现在已经到了1000CC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输血,血色素在100克到70克之间,要根据心肺功能的情况来掌握需要不需要输血,在70克以下的才可以考虑输血。这些严格的指标和分级管理制度由谁来掌握?由麻醉科和输血科在临床工作中具体的掌握和落实。
第三个结合,广泛的应用医疗的先进技术来减少出血和节约用血。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包括广泛的推广应用腔镜下的各种微创手术来减少输血,还要应用各种的先进手术器械,如超声刀。再有就是我们医院的麻醉科建立了血液保护的亚专业。麻醉科工作人员在手术中,在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下,采取等容的急性血液稀释,采取术中的控制性低血压来减少出血和减少用血,术中监测血红蛋白,医院对此投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来保证科学合理用血的工作进行。同时,医院还开展用血方面的科研课题。科研工作比如说麻醉科,开展我刚才说的五个方面的科研课题研究,我们骨科还开展脊柱手术,另外还有髋膝关节手术置换的节约用血的科研课题,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同时我们还争取得到了WHO以及卫生部相关的科研课题基金,在业内广泛的推广这样的节血和合理用血的经验和措施,使这项工作得到可持续开展。
应该说,成功在于坚持,这么多年由于我们医院坚持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在连续5年医疗量在持续增长5%到8%的情况下,我们医院的用血量在下降,尤其是红细胞用量下降5%到10%。今年1-5月份,我们医院的整体医疗量还在增长,门急诊量增长11.4%,住院手术量增长了18%,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红细胞用量1-5月份比去年同期减少7.9%,手术科室的红细胞用量减少了15%,非常可观。手术科室的血浆用量减少了9%。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还在于协和人一贯坚持“一切为了病人,待病人如亲人”的理念和职业的责任感。我们医院还要把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这项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造福广大患者,保证医疗安全。谢谢各位。
宋树立: 谢谢于院长。下面请河南血液中心王兆福主任介绍河南血站的信息公开工作经验。
王兆福: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血站信息公开是输血公益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政务信息公开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的明确要求。通过信息主动公开,我们与献血者、用血者拉近了距离,消除了误解,增加了信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认为从内容上来讲,要尽可能多的公开血站信息,从公开途径来讲,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方式。卫生部最近下发了《关于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通过学习对照,目前我们血站信息公开的内容基本上符合《通知》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团队和个人资质,献血者服务流程,血液处理流程,血液收费价格和依据各种服务承诺介绍等。具体来讲,资质方面,血液中心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血站依法执业登记情况固定排血点、排血屋和流动排血车的备案信息,医护人员依法职业注册情况与相关的资质情况。服务方面,献血后用血报销的政策、方式、方法,献血者的权利义务,献血者健康咨询的主要内容,献血注意事项,血液检测的主要项目,无偿献血表彰的相关信息,血液库存预警信息,献血服务热线和献血服务网站的服务时间、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
收费方面,包括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及河南省价格部门批准的血液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接受社会捐赠及对捐赠财务的使用情况等等。血液处理流程方面,包括献血宣传招募,血液的采集、置备、检测、储存、冷链运转及不合格血液的处理流程。血站管理方面,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主要规定,工作人员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时佩戴身份标识,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用语,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监督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等。信息公开的形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将无偿献血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化,每半年邀请一次驻郑州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将郑州无偿献血人数、血液采集量、临床用血量、服务开展情况向社会公布,并回答有关问题。血液紧张时及时发布信息,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通过电视播放公益广告和专题片,与电台联合进行热线直播,宣传和解答无偿献血方面民众关心的问题。
三是将有关知识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形式,在国际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走向街头广场,深入集市庙会进行宣传。
[page title= subtitle=]
四是编印宣传册、宣传印、录制光盘、制作宣传橱窗,进行广泛的宣传。
五是血站开放日活动,我们血站开放日也做过一些,效果良好,很多民众和团体对参观血站很有兴趣,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首先把今年的血站开放月认真做好工作。
在信息公开的工作开展中,我们始终注重信息公开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充分性,对公益宣传,献血有关知识的培训宣传,如果不是经费的限制,我们真想做到铺天盖地,报纸、电视台、电台、火车站广告、公交车车体广告、大街灯箱广告各种形式都有,公开车语音报站也有我们的内容“无偿献血仁爱光荣”。血站有6位发言人,经常接受采访,经常解答和交流有关问题。我们还定期策划一些活动,比如去年秋天郑州市委常委会议期间,市委书记带领几大班子成员休会参加献血,我们开去了两辆献血车,领导和机关干部当天献血者达到200多人,今年正月十五河南武警总队举行献血仪式,总队长带头献血,这些活动都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报告,引起公众的关注,营造了良好的献血氛围。
有效性,信息要及时、新鲜、准确,不能几个宣传版面钉到墙上几年也不换一次,针对大家关注的几个献血热点问题,如献血是否影响健康,怎样理解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说法,献血者用血报销认真审核的目的,认真审核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报销繁琐,或者叫献血容易、报销难等等这些问题泛泛而谈的话,效果是不好的。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敞开心扉,认真解释,有效地打消了众多爱心人士的顾虑。
适宜性,要根据内容选择最适宜的公开方式,某些血型供应紧张,我们一般叫偏型,一般我们采取群发短信给有关血型的固定献血者这样一种方式,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规定要直接通话三次,至少打三次电话。有一位献血者血液不合格,通知本人以后,本人三天以后又给我们工作人员打回电话,对这种做法表示感谢。他讲,我三天都没有睡好觉,心里很是感动,自己想献爱心,又怕血液不合格,心里很忐忑,你们这样联系沟通,替我保密,又对我进行了健康指导,再次感谢你们。
公益事业需要公众支持,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了,大家理解,参与度就会更强。河南省是全国唯一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的省份,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与我们努力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谢谢大家。
宋树立: 谢谢王主任。下面请北京市血液中心刘江主任介绍世界献血者日的有关活动安排。
刘江: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我们在西单文化广场继续举办世界献血者日的纪念活动,主办单位有卫生部医政司,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红会,再加上西城区人民政府。今年我们的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每一位献血者都是英雄”,活动安排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在6月14号上午8点半开始,在西单文化广场举行纪念活动。这项活动在西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无偿献血相关方面的知识展览,还有我们这些年一些献血的事迹,把输血史作为一个展览重点,一共分为五块展区。同时,我们也设计了献血者志愿者的签名墙。应该说,内容上比较丰富,我们也特别希望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参加当天的活动。
二是今年的活动将持续四天。我们也想通过时间的延长,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个经验也得益于我们去年12月份卫生部举办的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自卫生部启动宣传月以后,特别是北京市血液的采集量和献血的情况比前一年12月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后来的三个月,宣传月活动后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北京市扭转了过去血液下降的趋势,增长了4点多,卫生部在健康报等媒体都公开了我们采血的情况。我们也借鉴去年12月份活动的经验,所以我们今年也想借助“6.14”这个活动,尽可能把活动的时间能够延长,内容更加的丰富。
三是今年活动的合作单位比过去要多。过去基本上是以我们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开展活动,今年我们联合了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会系统,联合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其他单位的志愿者组织,同时我们也联合了大型的医疗机构,这也是力争使我们这四天的活动更加的丰富。
四是内容比较丰富。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围绕着主题,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今年活动内容除了我们围绕着“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的主题开展活动,我们在文化广场安排了一些为市民服务的一些项目,比如邀请了医疗机构的专家进行健康方面的咨询,医疗服务方面的咨询,包括免费测量血压、体重,健康指导等等这些内容。在服务方面也有所增加。我们今年也把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和活动的内容也都一并的安排,应该说今年的活动比过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
今年北京市“6.14”大致的活动主要是这些。血液中心也配合自己的网站、微博开展活动,特别是针对献血者当中18岁到30岁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利用新媒体开展一些活动,包括网站、微博的公布和宣传。谢谢大家。
宋树立:谢谢刘主任。刚才郭司长、于院长、王主任、刘主任介绍了我们国家无偿献血工作的情况和有关省份、单位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给记者朋友的材料里也提供了一些新闻线索,为大家深入基层采访提供方便。
大家手里还有一份我们的散发文字材料,2012年中国卫生论坛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中国卫生论坛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创办于2010年,今年论坛将于8月17至18号在北京举办,主题是“深化医改,加强慢病防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医改和慢病防控的工作形势挑战和突破进行交流、研讨、寻求共识,抓住机遇、协调行动,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卫生论坛在开幕之前,主办方还会另行安排专题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今天请大家提前做一个了解。我们今天发布会要发布的内容就是这些,下面的时间我们愿意回答记者的一些提问。
中国日报社记者: 因为我们是一家外文报纸,所以今年的世界献血者日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在华的外籍人士参与我国献血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在中国参与献血的人有多少,其中外籍人士有多少,他们的献血量一共有多少,一般是献哪些血型,或者是以北京为例说一下基本的数字?在华献血的外籍人士,他们的献血程序和要求,以及他们献血的机构是不是和本地的中国人有一些不同?他们献血之后能不能享受到和当地人一样的献血优惠政策。这是关于在华献血的外籍人士的问题。
还有一个小问题,刚才我们也说要保证献血者的积极性,首先献血之后是可以等量报销,但是有一个情况,在医疗机构的血液会比较紧张的时候,可能献血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次献血,才能等量的用一些血,可能对一些献血者会产生一些疑惑,对他们的积极性会有一些影响。请问各位领导是怎么看的?谢谢。
刘江: 第一个问题,我只知道是北京市的,北京市的情况是这样,1998年《献血法》出台以来,北京市累计的献血的总人次超过了400万人次,其中10次以上的献血者大概是2.7万人次,20次以上的是1.8万人次。这两年北京市的用血量大约为140吨。北京市的人口献血率在2%左右,常住人口当中每100人有2人献血。关于外籍人士的献血,这些年是500余人次,据初步了解,在北京市常住和流动的外籍人士大概有20万左右。外籍人士献血主要是在2008年以后逐步在增多,我们那时候也专门编辑了英文的健康征集表,对采血员等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英文培训,还专门编辑了常用的术语来进行培训。从2008年以后,外籍人士献血在逐步增多。
这里面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一个是美国使馆,2008年以后基本上每年都组织一次,每次有10到20个外国朋友献血。二是在京的和睦家医院,它有相当数量的外籍护理员,每年组织一次献血。这两块属于在京外籍人士的献血量相对比较高的。另外还有一些在京的常住的外籍人士的献血,还有一些旅游者的献血。所以现在我们所有的采血点都具备了接待外宾献血的条件。
第二个问题,外籍人士在京持合法证件都可参加献血,没有特殊的要求。健康征询方面,我们有法律法规和标准,这个标准没有区分外籍人士和我们中国人的区分,也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我们主要是针对所有的这些旅游者,一些流动人口,需要特别问一下,他来源于哪个地区,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地区有没有特殊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这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所有的流动的献血人员我们都要关注这个事情,主要是为了血液的安全。
[page title= subtitle=]
用血报销方面,外籍人员和本地人员是一样的。刚才你提到的互助献血的问题,在北京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冬季血液相对比较短缺的时候,我们也是根据《献血法》对互助献血的规定开展这项工作。
郭燕红: 我把第二个问题再补充一下,这位记者第二个问题可以划为两个小问题,一个问题是关于血液报销合法的政策,一个是关于互助献血的政策。
有关血液报销和返还,《献血法》当中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时免交血液费用,其配偶及直系亲属用血时可按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费用或减少费用。当时《献血法》的这一规定也是为了激励和保护献血者的权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面临几项问题,刚才王主任也提到了,比如有一些献血者提出献血容易报销难,有一些提出献血容易用血难。对于报销,事实上来讲,它难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涉及到他的报销标准,《献血法》在颁布实施过程当中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定《献血法》的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中可以细化报销标准和返还标准,由于是各个省来制定实施细则,所以在返还标准当中以及报销标准当中应该说就有了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像深圳一次献血终生免费用血,当然有的地方献一返三,标准不一样。所以有一些跨省的患者在用血的过程当中就涉及到由于标准不同带来的问题。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部里面高度重视,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也是在借鉴省内工作做法的基础上,大家也关注到我们近期刚刚印发了《关于做好方便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异地用血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应该说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各个省来推进省内的异地用血报销工作。为什么这项工作要求省内来推进呢?因为省内也存在异地用血,比如本身在县里献的血,但是要在省会城市做手术,也涉及到异地用血,但是省内推进这样工作有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我们现在有绝大多数省份,省内血液的报销和返还政策是一致的,标准一致。我们通过这几年血站系统的建设,应该说省内的信息化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求各地、各省要按照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进省内的异地用血报销工作。
第二,我们在文件当中所要求的,要简化无偿献血相关人省内异地用血报销程序。你在哪儿看病就在哪儿结算,用不着看完病拿着资料再到献血的地方去结算,所以简化这种报销流程,把繁琐的报销流程用在血站和医疗机构的结算上,对于献血者临床用血过程当中来极大保障他们的方便和便捷,这是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我们规定可能还有一些个别的省份用血返还标准不一致,大家要极力推进,只有在标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样的异地用血返还的便捷程序。同时在文件当中,我们也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因为全国范围内我们各个省都推进异地用血报销恐怕还不够成熟,为什么?不仅是血费的返还标准不一致,而且现在即便是在医保的报销上,也没有实现省际间的互通互联,但是我们提出具备条件的省份之间要积极推进跨省的异地用血报销。在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当然最后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全国的联网,但是毕竟要有一个政策上的基础和信息化的基础。政策上的基础就是返还标准要一致,应该说在省际间我们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待时机成熟后我们再统一要求。应该说这个文件是在异地报销方面来初步解决我们社会和献血者关注的献血容易报销难的问题。
刚才这位记者还问了有关互助献血的问题。其实互助献血的工作也是在《献血法》当中规定的,《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补献血。从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出,互助献血,首先第一是在血液紧张的时候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另外它适用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应该说互助献血不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更不是对患者及家属的硬性要求。换句话说,我们动员全社会参与无偿献血,才是保障临床用血充足供应的主要来源。所以无偿献血,社会的广泛参与也是《献血法》的一个主要制度安排,互助献血只是一项补充性措施,在临床用血供应紧张的时候发挥一定的保障作用。其实,只有我们的血液供应充足,才能从根本上去减少甚至我们去尽量避免通过互补献血来解决用血的问题。互助用血仅是一项补充,最重要的安排还是动员全社会和广大公众积极参与,保障无偿献血的血液的供应。谢谢大家。
香港健康卫视记者: 第一个问题,刚才郭司长提到省际内的用血报销的问题,您刚才提到报销的程序,现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是可以,我想问一下要具备哪些条件?现在是可以实现省内的报销,什么时候能实现跨省的报销?第二个问题,用血措施方面,例如刚才于院长说到协和医院,用自体输血的方式,据我们了解,现在他们碰到的情况是成本过高。还有资金不足的情况。卫生部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具体扶持的措施,是否他们的医用器械和耗材方面能不能纳入医保?谢谢。
郭燕红: 首先关于血费报销,特别是省内血液报销,我们目前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刚才提到了绝大多数省份返还的标准是一致的,还有省内血站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也比较高。还有我们一部分省已经在这项工作当中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文件当中,我们下发的《关于方便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异地用血工作的通知》当中,我们不仅要求省内要推进异地用血的报销工作,而且还规定了无偿献血相关人在省内异地用血时,费用先由用血地,在哪儿用血就在哪儿先行报销,然后由相关机构进行结算。
在文件当中还规定,如果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献血地和用血地返还标准不一致的,我们要求应该按照献血地的返还标准执行。无偿献血者可能不一定是一个献血地,有可能在不同的地市,不同的县来献血,如果是无偿献血者在多地献血时,由无偿献血的相关人,你来选择你的献血地的返还标准来进行报销。所以,应该说我们具备一致标准的不成问题,标准不一致的,我们也有相应的规定。这个相应的规定就是在献血者的献血地以及在多地点献血过程当中来选择一个献血地的报销。同时我们为了保证这项工作能够流畅,还规定无论是血站还是医疗机构,负责血液费用报销的机构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报销,审核文件,规范流程,这样的话,极大的方便献血者的报销工作。
刚才也提到什么时候省际间,其实在文件当中规定有条件的省份之间可以开展,并且随着医保的报销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推进省际之间跨地血液费用的报销。这项工作一定是积极推进,来更好的落实好《献血法》的规定,来保护好献血者及其相关人的权益。
于晓初: 自体血回输的费用,按照国家的规定主要是耗材的收费,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
郭燕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里面明确规定,我们要求具备这方面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地推进自体输血的技术,刚才于院长也特别提到,因为自体输血当中耗材是其中占据大部分的费用,而且耗材相对比较贵,但是有关自体输血所使用的耗材、设备设施,应该是积极的去协调和负责保障的部门来共同去推进它能够纳入医保。
财新新世纪周刊记者: 现在互助献血制度在一些地方实际操作当中出现了有偿献血的一些状况,可能带来血液安全性等一系列的问题,不知道卫生部是怎么考虑的?
郭燕红: 刚才记者提到有关互助献血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的一项补充性制度,是在血液供应紧张的状况下所采取的血液供应机制。如果在保障用血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就不存在互助献血。既然是这样的定位,在解决上,应该从两个途径来推进:第一个途径,要扩大无偿献血,也就是要“开源”,要保障无偿献血的献血量,如果我们所有的患者临床用血都能得到满足,就不会存在互助献血。所以要动员社会各界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如果在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其实就没有互助献血的空间。特别是我们国家既是医疗卫生大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们更有中华民族救死扶伤,扶弱济困的美德,我们国家的公众也不缺乏爱心,特别是在出现自然灾害和重大医疗救治任务的情况下,我看到很多无偿献血的感人故事,代表了也体现了我们每一个献血者的爱心。但是这样的爱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去挖掘,能够使得我们的公众更多的把这份爱心通过无偿献血的形式,能够去救助我们临床的每一个患者。所以互助献血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第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扩大无偿献血的队伍,保障血液的供应。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的过程。包括互助献血的动员上,包括在互助献血的流程制度的安排上,能够去保证互助献血,真正是按照《献血法》的要求来定位在互助献血的定位上,而不要把它转换为血液的买卖的行为。总之,一方面是“开源”,另一方面是规范。
我再补充一点,对于血液费用的问题。公众有很多说法,包括在网站上,在评论上,在微博上,认为血液献出来的是无价的,为什么使用的时候有收费标准呢?我们所说的血液费用不是指血液本身,血液是由无偿献血者无偿捐出来的,血液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去衡量,这200毫升、400毫升是多少钱的血液标准。所以我们说血液是无偿献血者无偿捐出来的,血液是无价的。为什么要有血液的费用呢?血液的费用不是血液本身,而是血液从采集到分离,到检测,到存储,到运输这个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成本。特别是为了保障血液安全,我们临床当中在血液的采集上是一系列的无菌的技术标准和耗材,在血液的检测上是用16项血液的检测来保证每一份血的安全,而有的项目检测是要进行双次检测来核对,同时还要把血液保存在适宜的温度,而且在有一些成份血要在振动状态下保存。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的检测成本还要不断提高,比如说现在我们在全国推行核酸检测技术,它的成本会远远高于传统的检测费用标准。所以我们所说的血液费用绝对不是指血液本身,而是在血液采集、制备、分离、储存、运输当中所发生的成本,而这个成本的收费标准,应该说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也希望广大的媒体朋友能够理解血液的费用不是指血液本身,而是在血液保证安全的过程当中一系列的采集、检测的成本。
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患者角度的感受来看,比如说一个白血病的患者,可能一周要输几次的红细胞甚至是血小板,费用也不低。如何去减轻我们患者的负担,这就要发挥我们医保制度的作用,现在据我们了解,有17个省已经将血液的费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或者是新农合,我们也希望将血液的费用能够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来纳入医保,切实解决每一个患者的负担。我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个补充。谢谢大家。
记者金美辰 康登淋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