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南京白局《机房苦》选段)
“机房不很好坐,这几天,又被那坐板疮来磨。三万六千头裤缎,老板要我七天织一个。怎奈我疼痛一天,撂上几十梭。那个焦头鸡的老板,还要天天催生活。”
【解说】明清年间,边织云锦边唱小曲是南京织锦工人工作时常见的情景。工人们哼唱的小曲,正是南京人俗称的“白局”。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但在今日的南京,却是织者不会唱,唱者不会织,苦苦支撑这门艺术的也仅剩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
古稀艺者的不了情
【解说】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从明末清初到今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与其他曲种不同,南京白局产生于织锦机房里的织工口中,其演唱内容充满了对云锦工人生产、生活的生动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局走出了织锦机房,在民间流传开来。清光绪年间,每年七、八月的盂兰会,白局艺人们也纷纷走上街头搭台,将当时发生的社会新闻、重大事件编成“新闻段”,唱给大家听。
【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
(唱)白局比较多,据说南京城能搭200多个台子唱戏(白局),那时候搭台子就是家里的门板咯、八仙桌咯,一起抬出来唱戏,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南京白局也是集中向南京市民展示的一个机会,其他时间都是民间传唱。
【解说】封建王朝被颠覆后,丝织品失去了主要的消费市场。民国时期由于时局混乱,南京的织锦坊纷纷倒闭,伴随织锦应运而生的白局也逐渐衰落。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丝织业的不景气,白局几近销声匿迹,许多悦耳动听的曲目曲调相继失传。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南京白局重新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由原南京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把一些二三十年代的白局老艺人请来,对传统曲牌进行整理,形成了以《满江红》、《川心调》、《数板》、《梳妆台》、《汉阳调》等为主的曲牌,创作了《机房苦》、《王老头配茶壶盖儿》、《巧相逢》、《母女会》等白局曲目近百个。演唱程式也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表演一般一到两个人,多则三五人;内容以叙事为主,多说的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常有丝竹乐器伴奏。期间,白局剧团还陆续招收了30多名13至18岁的徒弟,徐春华便是在此时调进了白局剧团,这也是酷爱戏曲的她第一次听到南京白局。但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开始,1970年南京白局剧团被解散。
【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
当时我去听这个的时候,我感到不好听,一开始学感到不好听,但是学学以后对它就产生了兴趣。虽然后来剧团解散了,我也不舍得把学会的东西丢掉,再说老师也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我们不要把学的玩意丢掉。我的老师总是有这么一句口头语:灰粪堆还有发热时,我就不相信这朵小花就开不出来。我始终记着这句话,始终记得。
【解说】1985年后,徐春华又重新联络一些散落南京的白局老艺人和一批原白局剧团的演员、演奏员在南京工人文化宫进行不定期聚会,徐春华和当年的同学一起,恢复着略显生疏的白局唱段,期间少有人问津。经历数百年风雨兴衰,在今日拥有800万人口的南京城内,能够娴熟弹奏乐器并演唱白局艺人仅有徐春华和周慧琴、黄玲玲、徐东宝等几位平均年龄在70岁的老人。究竟何为白局,也很难从现在的南京人口中得到正解了。
【同期】南京市民
白局啊,什么白局啊。
【同期】南京市民
不好意思,不太清楚。
【同期】南京市民
不太清楚。
【同期】南京市民
不是南京的小调嘛。
【同期】南京市民
现在听得少。
【解说】2008年,南京白局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今年已70岁的徐春华和其他老艺人们常年奔走各方,饭店搭台、公园露演、社区活动……即使邀请方不给报酬,他们也绝不放过任何一次展示白局的机会。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从2003年起徐春华就开始自创白局新段,《邻里情》、《夸婆婆》、《金陵美景》等一批作品相继问世。如今虎老雄心在的徐春华甚至还想过要恢复当年的白局剧团。
【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
想把大家组织起来,搞这么一个有专业性的剧团。比如我们南京地区周边几个县,如果带这么一个团,我也想过,真的想过组个团,但是确实因为想想自己年龄大了,你没有一个得力的年轻人他来做这件事,那你还是不大容易做得出来。
星星之火
【解说】正如新生命的诞生总能带来新的希望一样,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白局的明天带来了希望。2009年暑假,一位名叫夏天的“90后”男孩成为徐春华的弟子。2010年,在考进南京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后,夏天创办了南京高校中唯一一个跟白局有关的社团——南京白局社,社员也从最初的6个人增加到现在的30个人。
【同期】徐春华弟子 夏天
现在大学生的审美,不尽然都是那种一味地趋附于潮流的,有的大学生也是特别喜欢我们这些传统民间艺术的。第一个他们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新鲜。第二个,他觉得通过我们年轻人的表演,演绎传统的、地方的民间艺术,他觉得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再加上我们的创新,很多的方式都可以让很多的年轻人去接受它。
【同期】(白局《潮说青奥》现场表演)
办青奥 办青奥
六朝古都地位高
……
【解说】南京2014年将要举办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是夏天和社员们创作了这首具有时代气息的《潮说青奥》,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加入流行元素,如舞蹈、B-BOX(用嘴做节奏)等,以求让表演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表演形式上,一改传统白局坐唱为站唱,体现年轻人的活力;在服装上也将马褂和旗袍换成汉服与西装,兼顾民族特色与潮流感。
【同期】徐春华弟子 夏天
所以我自己学习了白局3年多的时间之后,我觉得白局不是那么循规守旧的东西,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就像其它的戏曲一样,它的曲牌和方言,是保留了传统的我们江南的曲牌和南京的方言,但是它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无限的创新,比如说这个青奥会,我们就经常来用,还有包括之前的建党90周年,还有些社会的热点啊,比如说“富二代”啊,“李刚事件”啊,很多很多我们都曾经把它用过段子来表演。我觉得这是现在很多流行东西不具备的,因为它的地方特色,所以它更有亲和力,更有魅力。
【解说】2012年开始,在徐春华的带领下,夏天和他的白局社走出校园,在夫子庙、白鹭洲公园等各种场合表演了数十场。虽然广受观众好评,但目前白局演出大多还是公益性的。这也让夏天放弃了要做职业白局艺人这一想法。
【同期】徐春华弟子 夏天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我以后毕业了,可能不会以白局为业,但是白局这项技艺我是永远都不会舍弃的。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我们白局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给予我们白局传承人多一些发展机会的话。我觉得大部分传承人还是很喜欢从事(演唱)白局这个职业的。
【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
我们作为传承人也很着急,希望能找到被传承人,因为(找到合适的)被传承人目前来讲是比较困难,因为你不能把这门艺术当作职业去做,这个(白局)很难保存下来。
【解说】面对被传承人难觅的现状,徐春华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丝播撒希望种子的机会:七年前在小学开设白局选修课,四年前开始每年暑期免费开设白局少儿培训班,目的就是让新一代南京人从小了解白局,在孩子们之中普及白局。为此她先后原创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我是一个南京娃》、《青奥之歌》、《我是环保小卫士》、《小哥俩学科学》等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少儿白局曲目,徐春华说,只有不断融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南京地方曲艺重新焕发生机。
【同期】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
我们用这门古老的艺术,我们也证明它可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我们希望这些小孩,他(们)都能坚持把这门艺术学好。当然以后不一定从事这个工作,但至少在他这一生当中,只要在南京工作,只要地域性方言能听得懂的地方,他都能去把白局唱上那么一段,我想这个白局就不至于消亡。
【解说】南京白局是否会失传,我们无需妄下定论。或许我们可以从白局新一代传承人身上和那些学习白局的孩子们之中找到燎原的星星火种。
【同期】小学生
喜欢。
【同期】小学生
(白局)就是用南京话唱的戏。
【同期】小学生
这是一项南京的艺术。
【同期】小学生
今天是我第一次学白局,我很喜欢白局。
【同期】小学生
白局是地方方言很好听。
【同期】小学生
我希望我以后能够继续学白局,像徐春华奶奶那样唱得非常好。
【同期】(小学生现场白局演唱)
我是一个南京的娃,美丽金陵是我的家。我的校园里美如画,学好本领建好国家。
编导:吴瞳 摄像:吴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