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片段】《杀马特遇见洗剪吹》:“baby\你妈妈一直说我老土\我就找了村口王师傅烫头\她就不会再来拆散我俩……\悠悠的唱着那 最炫的民族风\ 我忍不住去采 我忍不住要去摘\你\心太软\心太软……
【口播】这首网络神曲流传已久了,名字叫《杀马特遇见洗剪吹》。听着名字就特来劲儿,再来看看歌词,串烧“民族风”、“心太软”、“爱情买卖”几大热门神曲。“杀马特”到底是什么?就像图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青年,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他们的照片与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洗剪吹组合”一起在网上流传,引人注目,得到一个颇为霸气的名字“杀马特”。刚才那首歌不仅描述一个完整、典型的“杀马特”形象,还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杀马特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
【视频片段】《杀马特遇见洗剪吹》:“baby\你妈妈一直说我老土\我就找了村口王师傅烫头\她就不会再来拆散我俩……\悠悠的唱着那 最炫的民族风\ 我忍不住去采 我忍不住要去摘\你\心太软\心太软……
【口播】这首网络神曲流传已久了,名字叫《杀马特遇见洗剪吹》。听着名字就特来劲儿,再来看看歌词,串烧“民族风”、“心太软”、“爱情买卖”几大热门神曲。“杀马特”到底是什么?就像图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青年,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他们的照片与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洗剪吹组合”一起在网上流传,引人注目,得到一个颇为霸气的名字“杀马特”。刚才那首歌不仅描述一个完整、典型的“杀马特”形象,还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杀马特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
【解说】近日,记者在广州天河区的一个小区里找到类似“杀马特”装扮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十几个人合租在一楼的一个两房一厅的宿舍里,房间和厅都摆满了上下铺的铁架床,床沿上乱挂着衣服,整个宿舍充斥着浓厚的汗味,空气很不流通。房间地面都是拖鞋、垃圾和烟头,生活环境比较差。他们大多是来自广东山区农村的九零后,在某酒楼当厨师和厨工。因为厨工不用出门面,所以酒楼对他们的装扮要求也不是很高。
【同期】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 潘忠灿
(之前去过哪些地方打工?)东莞、深圳、广州,(一直以来做过些什么?)厂工和做厨房(厨工),(现在收入有多少?)三千。我们这些做小厨的,在小炉里做小厨,人家大厨就工资高咯。
【解说】“杀马特”青年大都20岁上下,经常只受到中学教育,缺乏谋生技能,在大城市中从事收入很低的工作,比如“发廊小弟”、保安、快递员、服务员、工人。前不久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报道中国的“杀马特”现象:这些“杀马特”是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轻移民,这种亚文化群体的人数不详,但是在稳步增长。
其实,单从外观上,中国“杀马特”青年并非独创,杀马特一词源于英文smart,可以译为时尚的、聪明的,后来代表日韩的视觉系摇滚乐队的造型浮夸装扮,不少明星也曾尝试过。之后受到一些年轻的城市移民的追捧,他们模仿心目中城市人的夸张、“潮人”形象,也许是他们立足于这个城市的初步探试。而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状态,不少专家认为这体现了普遍性焦虑和城镇“移民”亚文化。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那么杀马特现象就是他们崇尚名牌,但是他们买不起名牌,就是他们向往消费,但是他们没办法出入高端消费场所,他们渴望 融入这个社会的主流,但他们没有实力去支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转而发展成自己独有的一些消费方式和时尚符号。比方说夸张的发型、奇形怪状的装饰品、各种款式的衣服,这是他们的外在符号,事实上表现的是一个他们渴望融入这个都市社会,但是没有能力去融入。
【解说】《外交政策》网站的文章还提到,“杀马特”不同寻常的时尚选择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原因:集体疏离感,这是中国移民大潮和这个国家阶层区分扩大的副产品。人们并不认为“杀马特”的时尚感前卫或者时髦,而是认为其廉价俗气,从服饰上代表了这个团体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杀马特这个群体它既不具有先天的优势,又没有后天的条件。虽然他们很努力的向上流动,但是外在的竞争压力不自觉的把它向下挤压,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流到中上层。
【同期】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 杨志鹏
(为什么选择来广州?)出来闯一下,没出来过。(收入够不够用?)够用,(多少钱一个月?)两千多块钱。打荷(厨房工作),就是跟师傅拿一下碗碟之类的,然后传送到上菜窗口。没人说过(发型),(别人有没有怎么看你?你介不介意?)不介意的。
【解说】十六岁的杨志鹏刚初中毕业就跟朋友出来广州闯荡,大城市让他觉得很有压力,现在总算找到一份安身的工作,在某个餐饮店里当厨工,每个月收入2千多块钱,觉得刚好够自己用。他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觉得很难融入这个城市。而对于一些市民来说,“杀马特”的现象的确与他们的生活是隔离的,甚至是有反感情绪。而在网络上,“杀马特”更是被贴上了没文化没知识、幼稚、怪异的标签。
【同期】广州市民 潘女士
可能他们生活环境、成长的那些物质需要,可能不如大城市的,但是他们就想在这里受到别人的关注,受到别人的尊重,接纳他们这样子咯。在大城市,其他人会看到她们这样的着装会有点奇怪,所以更容易就觉得他们太搞怪、太异常了,所以就很难让人接受。
【同期】广州市民
无所谓啊,他们又没影响我们,没做违法的事情、没有危害社会,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一个(方式),无所谓的,又没有阻碍其他人。
【解说】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副研究员李超海认为,杀马特现象是一个价值判断,它不是一个事实的呈现。这种价值判断背后所呈现的阶层差异和阶层分化。由于社会上长期秉承着一贯的主流文化、主流舆论的引导,对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样性的事实,我们需要包容的心理。
【口播】有个网友讲了件在路上遇到的事儿,一个秃顶大叔跟个杀马特少年吵架。大叔说,你看看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染个金发弄个破造型乱七八糟的像什么样子!考虑下你父母的心情好吗!这个少年也不客气啊,那你父母给你的重要的头发哪去了!你才应该考虑下你年迈父母的心情呢!扭头看到大叔眼神开始放空。好像不小心伤害到了大叔脆弱的小心脏了呢…… 从上面的故事多少嗅出点阶层歧视的味道。杀马特文化是庸俗的吗?当杀马特遇见洗剪吹,究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尴尬,还是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尴尬?明天我们将继续关注:杀马特,“文化贫民”还是“物质贫民”?
关键词:
分类名称:
中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