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欢迎收看中新播报,今天是4月22号。我是主持人陈虎龙。一根网线,改变中国。昨天网友在我们的节目中讲述了自己与互联网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经历,时光飞逝,从1994年发展到今天,从社交到教育,从订机票到移动支付,从网上购物到出行打车,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无处不在。这中间,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有什么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呢?
中国上网20年:变与不变
【解说】在互联网接入中国之初,恐怕谁也没有想到,网络会和现实社会、和普通人之间,建立起如此密切的联系。近日,中新网记者走上街头采访百姓与互联网之间的故事,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期声】(平面设计师 梁小姐)上网我感觉可以放松心情,还挺轻松的。平常没事的时候,一个是可以打发时间,不用浪费时间了,打发时间。
【同期声】学生 郁峥
方便聊天啊,出去旅游啊,查一下当地的风景,天气情况啊什么,都可以查到,就是说对我们生活很方便。
【解说】对于老人家而言,上网不再追求“谈天说地”,更多的是能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鲜事物。
【同期声】南京市民 金玉琴
我上网不搞其它的,炒股,方便、快捷。像我们炒股的话,就是在网上操作、操作,买卖,方便的不得了,不要到那个证券公司了。
【解说】对南京市民陈德坤老人来说,日常多半是接送自己的小孙女上学和放学。他对电脑网络较为陌生,手机成了他了解网络的唯一工具。
【同期声】南京市民 陈德坤
我们岁数大了嘛,所以(对网络)也不太懂,就是对新闻比较感兴趣一点,手机打开来经常查一下,看看一些新闻,比较直观一点,快一点,比报纸上面讲的详细一点。
【同期声】南京市民 王先生
(我接触电脑)最起码有五六年,七八年了,(主要是)看看电影,看看汽车网站,我们玩的也简单,不是很复杂的,方便生活,就是好多东西现在离不开了。
【口播】从新鲜事物,到舍不得、离不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大事记,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微博+口播】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1995年5月,中国国互联网进入完全开放的市场化阶段。
1998年起,商业门户网站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涉足网络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拉开序幕。台湾作家蔡智恒一篇催人泪下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风靡两岸。
2002年是中国“博客”元年,博客也成为“自媒体”、“草根媒体”、“公民媒体”等兴起的开端。网友们可以通过博客在网络上写东西。尽管在开始阶段博客仅限于网络界少数精英份子的小圈子,但这意味着信息发布的通道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
2003年,青年孙志刚被警察以“三无”人员为由押送收容站,后遭殴打死亡。这一事件引发网络舆论大哗,掀起了“网络舆论年”。这也成为如今广大网民能够通过论坛发帖、新闻跟贴、博客发文、网上签名等多种方式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的发轫之年。2007年,华南虎照片等事件又引发网友大讨论,网民参与Web2.0空前活跃。
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中国网络媒体真正跻身于主流媒体。 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微博客服务“新浪微博”(测试版),成为最有号召力的动作。及时分享新鲜事、对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在网上发表评论成为众多网友上网必做的事。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口播】马化腾总结说,“互联网+”成为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最近这几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也十分受人瞩目。上网买东西,嘀嘀快的打车,十分方便,“互联网+”又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不过咱再想想,变化的背后又很多不变的元素。
【解说】虽说互联网可以缩短时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终究不能改变两颗人心之间的距离,或消弭它们间的隔阂;互联网可以改变商业、金融的模式,但商业和金融,最终所依靠的,依然是那些千载不变的元素——产品、服务与诚信;互联网可以制造流媒体、自媒体,创造海量信息,但信息源是否专业、可靠,依赖的依然是人,海量信息的取舍辨析,同样是对人的考验;互联网可以让官与民、城与乡离得更近,甚至产生“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但能否听见、能否看到都取决于人。中国上网20年,一根网线影响中国,但无论如何变化,互联网世界,也终究是世界的一角。
标题:2016年起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
口播: 互联网金融的好处很突出,但也不是没缺点,比如安保障措施就挺让人担心,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赶紧找补,可是不能马虎。其实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秩序井然,是咱们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事儿。最近有消息称,咱们的不动产登记将在3年后全面实施,原来不动产乱哄哄的局面将得到改善,这事儿找补得必须赞一个。
解说:所谓不动产登记,与建设部门进行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房屋登记簿制度相似,但林地、海域和草原等权属也首次纳入登记范围。据国土资源部称,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时间表已经出台。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据说,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后,好处还真是不少。比如可以避免产权登记的交叉冲突,提高不动产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交易安全,同时还减少了办证环节。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届时全国住房信息将实现联网,网友们觉得,这简直就是拦截“房叔”“房婶”的反腐利器呀!但专家表示,这事儿其实挺难办的。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登记机关,加之不动产分类复杂,登记规则、数据表现形式不统一,需要多部门合作,突破“信息孤岛”,才有可能实现。看来这找补的工作,还真需要时日。好在网友表示理解,找补的过程可以忽略,关键结果别让人失望就行。
标题:内地幼童在港随地尿引争执
口播:文明社会越来越制度化,但遇到不文明的行为,用暴力方式来找补,是不是也不太文明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孩子尿尿引发的冲突。
解说:据媒体曝料,最近一内地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被路人拍照后,孩子的父亲抢夺相机和记忆卡,孩子母亲也和路人发生摩擦,更有香港民众阻止这一家三口离开并报警,双方争执升级。据说现场大人叫,孩子哭,乱成一团。孩子的母还因此涉嫌袭击被捕。近年来,大陆游客因不文明行为,遭港人申斥的新闻屡见不鲜,但这次孩子尿急引发冲突的事儿,就显得个别的香港民众有点不太包容,毕竟孩子的忍耐力实在有限,您要劝阻就好好说,偷拍的方式,本身也不占理,而且据多名网友澄清,孩子的母亲是用尿布接着的。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内地香港一家亲,咱们相互包容理解,小事儿化了,岂不更好?
标题: 马媒称MH370着陆亦有可能
口播:我们再来看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消息,据说国际调查小组正考虑重新调查,不排除客机可能在某地降落。这靠谱吗?要是又不对,又如何找补?
解说: 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引用匿名消息源称,马航MH370失联客机国际调查小组正考虑重新调查,以揭开失联之谜。不排除客机可能在某地降落、而非终结于南印度洋的可能性。该消息称调查组一位成员表示,在印度洋的搜索还将继续,但如果没有积极结果将重新调查。这位成员还驳斥了某国将飞机隐藏的说法。 很多网友表示,判断飞机是否终结于印度洋到底有可靠依据的吗?搜索了这么长时间,半点结果没有,才想起来在陆地上找,关键家属的心理落差也得跟着翻跟头,马航接下来该如何?这事真不好找补。
标题
菲马尼拉市长22日赴港就人质事件道歉
口播:
发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的香港人质事件,在时隔3年后取得突破性进展,马尼拉市长埃斯特拉达今天前往香港,代表马尼拉就人质事件正式向香港道歉,不知道埃斯特拉迟来的道歉能否找补回一些日渐紧张的港菲关系。
解说:
马尼拉市长埃斯特拉达4月22号早上10点出发来港,同行还有菲律宾内阁秘书阿尔门德斯及菲律宾国家警察总监普里西马,他们将于后天跟香港特区政府会面,并代表马尼拉市向受害人及死者家属致歉,同时会提供财政援助,希望促成港菲关系回复正常,争取香港特区政府解除制裁。
2010年8月马尼拉人质事件导致8名港人死亡,家属及伤者提出4点要求包括菲律宾政府就事件道歉、赔偿、惩罚负责官员及确保同类惨剧不再发生,但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一直拒绝道歉,坚持责任不在菲律宾政府。这次马尼拉市长表态,总算道歉了,有专家评论称菲律宾国内民生压力巨大,香港缩紧对菲工作签证对其造成很大影响。
日146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曲线拜鬼
【口播】马尼拉市长来香港道歉,这是来为中菲关系找补了。不过,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称为“真榊”的祭品,约150名日本参众两院议员在22日,也就是今天,参拜靖国神社,如果日方再一意孤行,一错再错,可真就很难找补不回来了。
【解说】日本东京都九段北靖国神社21日开始为期3天的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活动。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厚生劳动大臣田村宪久等人均供奉祭品。法新社援引一名日本议员参拜团的发言人称,146名日本议员于4月22日上午抵达靖国神社进行参拜。日方举动引发各方强烈谴责,国际社会纷纷奉劝日本政治家悬崖勒马,不要再挑衅周边邻国。此外,安倍“拜鬼”还招来日本国内民众的起诉。21日,日本二战遗属及市民等273人,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违反日本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为由,将安倍晋三、靖国神社、日本政府三者并列为被告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结尾
今天的节目和您聊了很多找补的新闻。找补,老北京话,意思就是先说错话,后面在打圆场说好话。相信菲律宾的马尼拉市长来了香港之后,肯定会说不少好话,不过诚意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日本总务相新藤义孝22号在参拜靖国神社后表示,自己的参拜是私人行为,只是为了哀悼战死者。这不是把大伙都当傻子吗,这种找补的话,对于日本“麻烦制造者”的国际形象恐怕于事无补。好的,以上就是本次节目所有内容,感谢收看,更多精彩新闻欢迎点击中国新闻网和中新视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