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太原市民:因为当时我到了单位没房子,在集体宿舍,单位上当时候结了婚没房子的就分给了,当时分得小,是个18平米的平房。拆了之后就给分新的,就是平房改楼房了。
【解说】从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中国基本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到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几十年来,作为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中国人已经习惯论资排辈等着分房的日子,在记者的采访中,谈起分房经历,很多老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同期声】太原市民:因为当时我到了单位没房子,在集体宿舍,单位上当时候结了婚没房子的就分给了,当时分得小,是个18平米的平房。拆了之后就给分新的,就是平房改楼房了。
【解说】从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中国基本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到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几十年来,作为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中国人已经习惯论资排辈等着分房的日子,在记者的采访中,谈起分房经历,很多老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同期声】太原市民:那肯定难忘了呀,那时候分一套房子不容易了呀,最起码你这个人在单位你的工作表现了,工作年龄了,我当时分到一间平房,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就分了一套楼房
【解说】老人回忆说,分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分楼房的时候自己还领到了发的床、凳子、煤气灶等,家里的生活设施都有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利分房则变成了掏钱买房。
【同期声】太原市民:九十年代初,房改的时候,那时候叫买房子了,买也便宜,那时候买几千块钱,挣得就少,就是六七十块钱吧。
【解说】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形成了房改的基本内容:“三改四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为以按劳分配的货币工资分配为主。截至1998年底,中国全面停止实物分房,“市场化”成为住房建设的主题词。
起初很多人对取消分房感觉失望苦恼,但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住房公积金的应运而生,很多百姓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个人努力,选择房屋地段、楼层,拥有属于自己的更好的住房,也转变了对于房改的态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也从1998年的18平米,上升到了2014年的33平米。
不过从房改将住房推向市场以来,房价飙升也成为现实。除了房价飙升外,1998年房改方案的具体执笔人、现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的顾云昌,在谈及因为房改方案留下的最大遗憾时,更是提到了建设保障房出现的问题。有些保障房被开着宝马、奔驰的有钱人买了,造成很大社会影响。
【口播】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从借鉴与模仿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开始的,在记者采访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系主任邹广荣教授时,邹广荣也提到了香港的“公屋”与“居屋”面临的问题,希望内地能引以为戒。
【解说】邹广荣说,香港曾经颇为先进的公屋,也就是廉租房,在出租以后,如果租客的家庭条件变好了,要想让租户把公屋交出来十分困难。以补贴形式卖给市民的福利房,也就是居屋,更是如此。在享受居屋的家庭经济好转之后,居屋仍由该家庭享有,并且可以继承,造成居屋的社会福利效率低下。并且,一旦人们居住在公屋和居屋,就不愿轻易放弃这个福利,公屋和居屋流动性低导致很多人住在自己不希望住的位置,造成住户交通成本上升,整个社会的效率变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邹广荣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同期】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系主任邹广荣教授:如果是政府提供的居屋的话,一开始就声明这个五十年就五十年到期了,没有续期的权利。第二的话就是,这个房子卖出去以后,它的价格自动比其他的房子低很多的,政府可以给他一些优惠,比如10%左右,那这个就不用收回来了,给到他就算了。他买了以后,他要卖出去就由他卖出去了。因为他要说我要搬到其他地方去的话,他就去。买回来的人也可以用很便宜的钱买回来,因为它剩下来可能有20年、30年,政府可以把这些土地,年期到了以后再收回来卖给一个符合资格的人,我们不需要不断的增加这些房子,去资助这些人。
【口播】在20年房改的过程中,20年前的争论,以“住房是商品,而不是福利”告终。但是20年来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促使着我们去探索,在毫无异议的住房的商品属性之外,如何让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如何让住房扮演好生活必需品的角色,希望未来的住房改革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关键词:中新播报 观察家
分类名称:
中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