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人的文化守望:留住逐渐遗失的民间艺术品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7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背景】河南郑州年逾八旬的老艺人倪宝诚,数十年来到河南各地乡村收集民间艺术品,泥泥狗、泥咕咕、木版年画、布老虎、陶瓷等,堆满了整个屋子,他的家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品博物馆”,他不但对每一种艺术品的传承、背景以及表现手法都知之甚详,更是从这些珍稀的民间艺术品中挖掘出了古人的风俗习惯、精神寄托、图腾信仰等文化内涵,被非遗圈内人尊称为“中原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同期】(倪宝诚)
多元才能多彩,百花齐放、一花独放,那是不一样的,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天到了,所以我同样的追求、研究,不同类型的但拥有共性的这些民间的东西。
【解说】倪宝诚今年83岁,老家在山东临朐县,现定居河南郑州,他对中原民间美术的研究超过50年,2001年曾荣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3月16日,记者在倪宝诚家中看到,百十平米的房子内,民间艺术品充斥在各个角落,泥塑、剪纸、布艺、陶瓷等琳琅满目。
【同期】(倪宝诚)
它(民间艺术品)告诉了我们中华文明历史的悠久,东方文化的优秀,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伟大贡献。
【解说】记者注意到,与一般收藏家追求贵重、古老的收藏习惯有所不同,倪宝诚的相当一部分藏品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看上去并无贵气,比如早年间农村常见的盛油陶罐,石枕,千层底,虎头鞋等等。这些物件都与前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倪宝诚透过它们看到了古人的思想、期盼以及生活状况。
【同期】(倪宝诚)
农民的艺术质朴,农民的艺术原生态,农民的艺术处处体现着文化,我们叫它文化符号,没有符号这个民族它就没有密码。你看到密码就知道什么意思了,比如送你两个苹果,绝对不只是让你吃苹果呢,是让你平安呢。所以咱们有很多忌讳、有很多祝福、有很多祝愿、有很多期望、都是通过密码来说明的。
【解说】据倪宝诚介绍,这些物件的来历并不复杂,多是他年轻时走访河南各个乡村,从农民手中“淘”来的,也许一张饼、两块钱就可以换来一个民窑瓷碗。东西不一定贵重,但却越来越少,没有人去收集保护,后人将再难触摸到实物。
【解说】倪宝诚说,置身在这些民间工艺品当中,看着它们的形态、色泽、材质,再联想到当时人们制作它们时的用途、含义,就像看着历史长河在自己眼前缓缓流过,真实生动,这让他感到平静。
【同期】(倪宝诚)
你来到这屋里头,你看着这些东西,你就感觉到心特别的平静,没有什么欲望。那种感情,应该说就像是自己的灵魂,自己融化在这个环境当中。
【解说】倪宝诚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激励了许多后辈,慕名前来看望他的民间艺人、非遗传人、手工艺品制作者始终络绎不绝。叶雕传人刘政表示,会将倪老的精神发扬下去,用自己的方式为河南非遗发展尽一份力。
【同期】(叶雕传人 刘政)
倪老师这样的精神,还有他收藏的这些作品,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往前去走,然后为河南非遗(发展)去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记者 吕文岩 赵晖 河南郑州报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