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随着中共十九大的临近,作为十九大代表,向巴扎西不得不从钻探一线提前返回单位,但他却放不下还未归来的队友。一线队员的安危、冷暖、工作进度都成了他的牵挂。
向巴扎西现为西藏自治区第六地质大队工程勘察部副经理。从参加工作时的普通钻工,到机台上的“专家”,在技术成长的道路上,他已走过了26载。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到我们地质单位以后,一直在钻探专业上工作,也就是毕业以后,从实习到现在一直都在野外一线,做这个钻探工作。
【解说】向巴扎西告诉记者,高海拔地区的钻探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始终坚守这份职业。而家人的理解与孩子的懂事,让向巴扎西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并能安心地回到他位于群山之巅的岗位上。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小孩儿从小比较懂事,学习方面也挺刻苦的,所以我们就不用操心了。(妻子认为)要是自己的丈夫把这些自己该干点活干好了,能够把它干顺,她也就支持我了。
【解说】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向巴扎西不断探索和积累,不断攻破钻探技术难题,并手记整理成册,至今先后带出了20多名技术骨干。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各个班师傅带好安全帽,然后从塔上到塔下的安全要检查一遍,然后发现有些(存有)事故(故障)的时候,处理情况记一下。
向巴扎西告诉记者,26年来,除了海拔五六千米之巅的野外钻探工作外,一年四季的寒冷与他那永不离身的厚棉袄留给他最深的记忆。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我们的话一年四季穿的是棉衣棉裤、毛衣,比如说我们在野外的时候,高海拔地区必须要穿,然后回来的时候已经到冬天了。
【解说】每年春季树枝吐露嫩芽时,向巴扎西和队友便走出野外,而那时高海拔地区依然是冰天雪地,满载设备的车辆,在雪地里打滑,在泥潭中受阻,向巴扎西带着队友连夜铲雪、抢通。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像我们(在野外一线)一般要呆个五六个月,甚至多的时候七八个月要在野外工作,有时候(到)12月份以后才能收队回来,那时候已经是冰天雪地了。
【解说】搭建在野外的帐篷常常被大风刮倒,逐渐走进的狼声让向巴扎西无法入睡,储藏在帐篷内的肉类食物也时常被狗熊攻击。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有时候我们还受到一些野生动物的攻击,像比如说像狗熊。像我们2012年在藏北的时候碰到过,狗熊攻击我们的食堂了,把食堂里面的肉呀都吃了,但是对人的话没有受到攻击。
【解说】参加工作20多年来,向巴扎西曾先后参与了西藏昌都玉龙铜矿、西藏山南罗布莎铁矿、国家能源战略储备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等20多项钻探项目,曾与多名技术骨干6个月拿下6000米的进尺施工纪录,单口井深创造了西藏地区高海拔钻探施工破2000米的历史新纪录。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我们)还要做些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方面的(勘察),西藏地区频繁发生的那些泥石流呀,然后山体滑坡的那些相关地质灾害的工作项目。
【解说】向巴扎西介绍,在他工作的最初十年,钻探设备都是靠人工搬运,数百斤的设备需要三四人肩扛搬运。如今,随着队里条件的改善,装卸设备省力又省心。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现在我们装卸,在单位里面装卸的话用吊车,或者是航吊,像野外的话我们配的有挖机,需要修些简易公路啊,或需要平个机台,然后装卸这些设备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挖机,以前全是需要人工,像比如说修些简易公路,不管是一公里还是两公里,全是人工拿着铁锹来修。
【解说】搬运器材的担子轻了,在向巴扎西看来,为国家能源资源储备“探家底”的担子,不能减,也不曾减过。
【同期】(中共十九大代表、西藏地质钻探高级技工 向巴扎西)
今年我能成为十九大代表我很(荣幸)我也以后作为一个老党员,继续在我们地质队钻探方面技术上的提高,或者对这个钻探工作做一些贡献。
记者 贡桑拉姆 达瓦次仁 西藏拉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