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12:20 来源:雷竟技平台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表演《巴拉根仓》。
【解说】随着《巴拉根仓》剧目的主角登场,杖头木偶亮相内蒙古自治区。近日记者前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化馆,探访了内蒙古地区唯一表演杖头木偶戏的剧团。
【解说】杖头木偶戏在上世纪80年代初红极一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2006年木偶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节庆庙会上的必备桥段,更是陪伴当地老百姓的本土印记。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杖头木偶戏是一个综合艺术,它什么都得会,像声乐啊朗诵啊,它都得综合到里头,所以说在我们演出当中,你得传到木偶(当中),你做什么动作,你的体型要做什么动作,它才能传到木偶当中。
【解说】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20分钟左右的演出,每次练功演员们都需要操作木偶练习至少2个小时。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基本功先是举功,往那(边)一站一举就是2个小时,刚一开始肯定是站不住也举不动,举得都抖啊,抖啊浑身抖。举功以后你能定下来能举得动,你才能做操,拍手啊,甩手啊,往侧面走啊,这两个手你要动,你还得手上还要捻杆。现在我们这胳膊都不一样,这胳膊粗细都不一样。
【解说】何宁告诉记者,1980年木偶剧团正式成立,虽然当时条件艰苦,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车夫还是力工。但几乎所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都认识她,会指着她对自己父母说,这个是演木偶的阿姨。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你根本就想象不到,你到儿童中去,为他们演出,(他们)有多高兴,笑得多么灿烂,真的那些孩子,我们演出的时候那孩子着急的都上来,(说)老爷爷你快醒一醒,猫都把那个鱼吃了,你快醒一醒,他融入到我们的演出当中。
【解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剧逐渐没落,1986年木偶剧团被迫解散。何宁介绍,每一个木偶的制作,都需要经历脱模、糊纸、打磨、烘烤、清洗、上色等十几道工序,最轻的木偶有5斤,最重的木偶却有12斤左右,这样繁琐的制作过程和艰苦的训练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对这个木偶剧团的传承,我也非常担心,因为年轻人没有跟上来,我们这些人已经都老了。
【解说】2017年,在经历了31年的分别后,木偶剧团演员们老友相见,重新聚在一起,虽然都已年过6旬,却依然坚守初心想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坚持这么多年主要是初心,从小就喜欢,18岁就喜欢。
【解说】木偶剧团的负责人张晓红告诉记者,现如今的木偶剧团,只有几位老演员还在坚持演出,缺少新鲜血液,他很担忧这项技艺将来无人传承。
【同期】木偶剧团负责人 张晓红
(接下来)是想(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一些小孩还有年轻的老师,在文化馆成立一个业余木偶剧团,老中青结合,由我们老(一辈)把技艺传承给他们。
【同期】杖头木偶戏演员 何宁
(想)让年轻人进来,把这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马丹妮 内蒙古呼和浩特报道
责任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