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条窄窄的街道,两边各色小商铺林立;老板端坐在商铺门口,张望著顾客;工人们推著一大箱饮料穿梭而过;不时还可以看见举著小旗的旅行团,遊客们用好奇的眼光四处打量。这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街巷,就是中英街,一个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同期声】(广州游客 劳小姐)
七几年来过到现在了,那时和现在都不同了,现在的变化都好大了,现在漂亮了很多了。
【同期声】(广州导游 企企)
我们今天一共有四部车来了,带了很多客人来,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就过来看看这边的环境,或者,特别是来买一些日用品。基本上我们公司的团都是很爆满的。
【解说】这条宽仅4米,长约250米的街巷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吸引了如潮水般的购物人流,创下日人流量超过10萬人次的辉煌纪录。改革开放伊始,中英街先后经历了黄金热、电器潮和数码产品风,近些年,随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保健品又成为了这里的新宠。
但是,这个昔日的“购物天堂”也随著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香港回归后内地居民自由行的开放,中英街开始日渐式微。2000年就在中英街开铺的港商叶青为亲眼见证了中英街的变化。
【同期声】(香港商户 叶青为)
有起有落啦,97年以后呢,其实还是可以的,但一到非典时,就非常恐怖了,那段时间,就是03年那时的非典,基本上这里是十室九空了,没有什么人,那段时间,大家的生意都很差。如果说,想像以前那样,卖金的时候,一天一百几十万都有的,用箱来装钱的。我们说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是这个意思。现在没可能的了。
【解说】直到2008年,港币对人民币出现汇率倒挂,同时出于对港货的信心,大批深圳市民重又到这里抢购日用品,中英街才又寻找到一丝久违的商机。
【同期声】(深圳市民 夏小姐)
每个月来一次。
(基本上都采购什么东西呢?)
日用品啊,吃的喝的,比外面便宜点嘛,就这个意思,主要是来习惯了。买了大概一千左右的东西吧,油盐酱醋啊。
【解说】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夏小姐20年如一日坚持到中英街採购,唯一变化的是她的购物清单从黄金、电器之类的高档货变成了奶粉、纸尿布等日用品。尽管有著像夏小姐这样忠实的顾客,中英街依然无法阻挡逐渐衰落的现实。
【同期声】(深圳市中英街博物馆馆长 孙霄)
中英街,实际上在自身的发展中间,它也离不开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中英街在90年代末到新世纪之后,中英街商贸业出现了一些衰退,这实际上也是它商贸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我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因为它离不开国内和国际-的大形势和背景。
【解说】矗立在中英街上的这棵百岁老榕树,它扎根在深圳,树冠却延伸到香港一侧,成为中英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树下一块字迹斑驳的界碑与老榕树共同见证了这里曾经的喧嚣热闹与现在的寂寞冷清。
香港回归以后,内地居民一律不得进入港界,而港人也必须持有香港特区政府签发的禁区纸才能进入,港界的中英街成为了禁区中的禁区。
漫步在港方禁区,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偌大的社区街市里只有一个海鲜档在维持经营,因为客人太少,刚刚中午时分,老板就开始收档了。
【同期声】(香港商户 曾先生)
每一天之中都只是在坐着,都没有人来买东西了,只有一天坐到晚了,你看得到,整条街都是没有人走的。
【解说】客家老伯曾先生1965年就在这里开设了一家药铺,现在每天的平均营业额连200港币都没有,除去每月3000港币的月租,只能勉強维持生计。
【同期声】(香港商户 曾先生)
(希望)中英街那边的人,可以过来买点东西,来一来沙头角就好了。
【解说】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与曾老伯有著同样的心愿,他们期盼著新界沙头角禁区能够逐步开放,利用这里天然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旅遊和生态农业。
【同期声】(香港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席 李冠洪)
我们也构思了,我们的印洲塘,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海岸,印洲塘,世界地质公园也在印洲塘里,也可以呼应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旁边有很多外岛,都属于我们沙头角区的,可以做一个环岛游。
【解说】2012年2月,香港新界北部的部分地区开始解禁。揭开60年神秘面纱的村庄,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每逢周末,中英街的居民们站在码头边,就可以看见对面解禁后的山上有著众多的遊客。他们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家园也可以打开封闭了多年的大门,让这座历经沧桑的街区重新焕发活力。
记者 尹宁 刘文韬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