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2年9月1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沉寂了20余年的侗族戏剧,又重新登上民间舞台。
侗戏是中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同胞在侗族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的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侗戏团的服装、道具、器乐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戏班内绝大部分演员也因年势已高或相继离世,无法重新登台演出,侗族戏剧因此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
2012年9月1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沉寂了20余年的侗族戏剧,又重新登上民间舞台。
侗戏是中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同胞在侗族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的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侗戏团的服装、道具、器乐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戏班内绝大部分演员也因年势已高或相继离世,无法重新登台演出,侗族戏剧因此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
据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侗族戏剧主要有大戏、阳戏等,其历史悠久,民间广为流传,是贵州省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在天柱县渡马乡民间舞台上,岩门大戏团的侗族戏剧表演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但是,谈起戏团未来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人杨秀举却有深深的无奈和自责。
【解说】63岁的杨秀举是天柱县渡马乡岩门小学退休校长,也是岩门大戏团的四代传人之一,自小接触侗族戏剧,至今已有五六十年了。然而,令杨秀举感到痛惜的是:侗族戏剧也与他一同“老”去,慢慢的被人遗忘。
【同期】(贵州省天柱县侗戏传承人 杨秀举)(侗戏)少有人来学,得空他就来,没得空他又外面打工了,十个都有八个、九个在外面打工,现在呢我们这个传承这个问题呢,我们非常担心,因为我们这些,我们这一帮人呢,都是六十多岁六七十岁的戏班子了。
【解说】为拯救侗族戏剧,杨秀举多次到学校去寻找好的侗戏苗子,希望通过培养将侗戏传承下去。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侗族戏剧,并将其传承发扬,杨秀举把一些耳熟能详的剧本改出来让其比原来的更为精炼、更为短小、更富有吸引力,也因此被当地文化部门推选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杨庆松 张安安贵州天柱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