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9月20日,记者来到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有一支特殊的由农民组成的“秦腔剧团”,成立30年来坚持义务演出上百场。
据了解,剧团所在的镇子上有一个自然村,居住着30来户“秦腔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唱秦腔,至少会演奏乐器,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共同组成了“农民秦腔剧团”,成立30年来,凭着对秦腔的热爱,硬是把“农民秦腔剧团”这块牌子扛了下来。
9月20日,记者来到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有一支特殊的由农民组成的“秦腔剧团”,成立30年来坚持义务演出上百场。
据了解,剧团所在的镇子上有一个自然村,居住着30来户“秦腔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唱秦腔,至少会演奏乐器,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共同组成了“农民秦腔剧团”,成立30年来,凭着对秦腔的热爱,硬是把“农民秦腔剧团”这块牌子扛了下来。
据了解,该剧团于1982年成立,那时从西安戏剧学校、乌鲁木齐秦剧团学员班等 招来一批有一定秦腔功底的年轻人,给他们划拨了耕地,要求他们边种地、边为本镇乃至周边农村、团场众多喜爱秦腔的群众经常性地演出。
听闻记者来采访,剧团的几个团员匆匆从田地里赶回家,穿上行头为我们演出了《铡美案》的一个选段。
【同期】(剧团团长 高奋祥)它成立于82年,82年的时候,我们有演出,特别多,那时候,这个戏剧也比较兴盛,演出非常多,在82年到92年这一段时间可能就是演出比较多,在下来就是,政府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我们就是这样演一下,就是农闲的时候加紧排练,农忙的时候如果有任务就开始练。
困难就是演员的年龄都老化,再个就是说老的现在演不动,新的上不来,是青黄不接现在。
【解说】50岁的剧团团长高奋祥告诉记者,他1983年退伍后进入剧团,当时还是个学徒,而现在剧团已经有了第三代演员。
【同期】(剧团最小演员 罗新盛)因为从小长在这,喜欢这个秦腔,所以闲的时候,也自己练一练学一学。打算把新的一些乐器的声音融入到秦腔里面,可能以后大家听秦腔不会那么干燥。
【解说】如今这个剧团共有演职人员81人,曾自编自演《亲如一家》、《包公学法》等剧目。剧团曾荣获中央文化部和新疆文化部门的表彰与奖励。2012年剧团被作为文化单位进行管理,其中3人享受到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当地政府还将为剧团提供一个25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张鸽 李晨辉新疆博乐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