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曾德梅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自己是这样想,我有生之年尽我所能,十年二十年,面对未来继续为贫困学生搭桥牵线,多出一点力,多流一点汗而努力。
【同期】曾德梅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自己是这样想,我有生之年尽我所能,十年二十年,面对未来继续为贫困学生搭桥牵线,多出一点力,多流一点汗而努力。
【解说】眼前说话的这位头戴鸭舌帽、身着黑色皮夹克的老人名叫曾德梅,现年83岁,但他依旧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在他70岁高龄的时候,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继续念书而决定四处奔走募款。如今13年过去,3098人在老人的感召带动下捐资助学,11233名学生通过他的牵线搭桥获得资助而得以继续学业,助学款额达到2374.8145元。在他的资助下,众多贫寒学子得以一圆求学梦。而今,年迈的他仍旧延续着他的助学梦。
【解说】12月9日上午,中新社记者来到了福建省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在一个普通的大厝里见到了曾德梅老人。阴暗的厅堂里,身材瘦削的曾老正趴在饭桌上整理贫困生资料,身后是满墙的助学活动照片。而厅堂的另一侧挂满了受资助学生送来的锦旗。环顾曾老的家。一座传统的莆仙民居,厅堂、厢房布局分明,天井内植满了花草。与周遭的楼房相比,曾老的家略显破旧。一个十来平方的卧室内,摆放着两张木床和一台陈旧的电视。让人很难将住在这里的老人和助学二千多万巨额联系在一起。然而,曾老用十三年的时间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助学梦。闲暇时,曾老喜欢理理锦旗,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大的荣耀。
【解说】当记者问及他走过的13年助学路,曾老却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时最艰难,第一年才联系结对不到10人,第二年才10多人,第三年20多人。而且曾老的“好心”起初还屡屡遭遇误会。
【同期】曾德梅
做这个助学获得非常困难,人家说你有退休金为什么干这个事,人家都误会骗子。不相信我,然后我和他讲我是义务搞这个。
【解说】爱心老人的助学行动也激发了社会上强烈的爱心效应。无论企业大小,钱多钱少,捐资助学在仙游坊间蔚然成风。这些年来,已经有三千余名爱心人士聚集到曾老周围,汇聚成一股股助学潮。曾老向记者展示了一大摞的表格,上面有资助的学生姓名、电话、住址、家庭状况、经济条件、就读学校、领取金额以及毕业去向等详细资料。虽然年事已高,但曾老仍没有放弃他的使命,他仍不停地走访在乡村山野的每个角落,建立一批又一批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档案。在仙游县城农贸市场开水果店的林瑞容女士来到了曾老家中,在她的眼中,曾老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贫困孩子和资助人。
【同期】林瑞容
我能做多少就多少,我现在年纪有六十左右了吧,那我的家庭孩子都不让我做,但是我看到这些孩子太可怜了,我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解说】仙游二中是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曾老每年都会来到学校了解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情况。拿到学校提供的材料后曾老挨个走访学生的家庭、核实情况。确定以后就联系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来帮助学生。杨晓铃是仙游二中的高二学生,打小父亲离开人世,家庭困难的她一度想到了辍学。但曾老了解情况后,每个月给孩子带去生活费、学费及日用品,这让晓铃得以在学校安心的读书。
【同期】杨晓铃
很感恩嘛。很感谢就是,毕竟是那个被资助的人,自己因为有了那些资助,条件啊什么生活条件也会改善,然后就蛮感激他们的。
【解说】在老曾募款资助的学生当中,如今已经有176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回过头来通过曾老介绍资助其他有需要的学生。这让曾老很是感动,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了命运,社会的未来才有盼头。
【解说】在仙游,曾老的精神已是有口皆碑的“曾德梅爱心助学品牌”。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能帮助的孩子也有限。曾德梅老人希望唤起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记者 吴晟炜 福建莆田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