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他曾是国门经济的头道守关人,看着边境从冷清到热闹,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4月14日,记者在云南边陲小城瑞丽市有幸采访到身为中国第一批海关官员的段德衡,听他讲述从业以来所经历的“边境风云”。
【解说】他曾是国门经济的头道守关人,看着边境从冷清到热闹,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4月14日,记者在云南边陲小城瑞丽市有幸采访到身为中国第一批海关官员的段德衡,听他讲述从业以来所经历的“边境风云”。
段德衡1935年出生于云南省腾冲。1951年,中国海关在上海和腾冲两地分别招训了两期海关干训班。那时候,段德衡刚刚念完初中,得知这个消息便去报了名。便十分幸运地考上了。
1951年5月初,他就来到瑞丽,当时瑞丽的海关还没有成立。中缅边境瑞丽给这个16岁少年的第一印象是瑞丽这个坝子只有土司家有几间铁皮房,其他都是草房。
就在段德衡来到瑞丽一个月后,畹町海关勐卯支关成立,这其实就是瑞丽海关的前身。他告诉记者,当时并不十分清楚海关到底要做些什么,“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经常和同事们夜里出去查私,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同期】(瑞丽海关退休官员 段德衡):好几次磨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多小时,子弹都上膛了,我们双方都子弹上膛了,差一点子弹就打过来,我们也打过去,幸好后来磨了很长时间以后,是自己人,像这种情况,我们出去风险就是大。
【解说】在他的记忆中,刚开始海关十分冷清,工作以宣传为主,让大家知道这里有个海关,是代表国家主权的。那时,海关的人经常被抽调去干农活和平整街道。
1956,周恩来总理与时任的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畹町桥携手步入中国境内,赴芒市参加中缅友谊大联欢。段德衡也在畹町加入了欢迎的列队,那是他到瑞丽以后第一次见到那么热闹的场景。
在段德衡的记忆中,正是那时起,中缅边境线上开始有了边民互市,后来在边民互市的基础上出现小额贸易,海关对绝大部分商品实施免、减税政策。
【同期】(瑞丽海关退休官员 段德衡):老百姓从国外肩挑马驮,带进来一些东西,主要在边境市场上出售,吃的、用的,工业品主要还是缅甸从国外进口的一些,像牙膏、肥皂这些东西,当时缅甸也生产不出些什么东西来,主要还是从国外进来的一些。
【解说】在执行海关任务初期,让段德衡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时候边境上‘黄赌毒’的现象还比较多,有时候过关查验商人货物时还能摸到枪。
瑞丽海关真正热闹起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一开放,原来的工作模式不适应了。好像就一晚上,各地商人、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全来了。当时已经中年的段德衡又开始没有头绪,慢慢地才适应了这个节奏。
【同期】(瑞丽海关退休官员 段德衡):我们那时候搞监管工作也是很艰苦的那个时候,因为开始放开以后,国外国内的一些商人这些都一哄而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做更合适,更好。
【解说】段德衡告诉记者,不少中国国家领导人都视察过瑞丽口岸,这才在1991年促成了‘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批准成立,成为中国首个‘境内关外’的边贸特区。姐告与瑞丽海关大楼一江之隔,现在的姐告十分繁华,建立中缅商贸一条街。街上商号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两国边民在这里频繁贸易。再后来,通关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从早期的海产品、日用品,到后来的药材、土特产再到如今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手机、摩托车。段德衡认为,今天瑞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同期】(瑞丽海关退休官员 段德衡):这些年来,像从缅甸的关系,贸易这些各方面都还是走上正轨,有很大的发展,现在这个玉石,珠宝,这些各方面也走入正轨。
【解说】在瑞丽海关,段德衡一干就是45年。现在段德衡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喜欢到他和同事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填平坡地新建的海关大楼前转转。他说,现在缅甸也在搞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会很快,边民和谐相处、中缅贸易进步,两国携手实现共赢。那时,瑞丽海关将会更加热闹。
记者 和晓莹 于金贵 云南瑞丽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