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今年75岁的魏平光和70岁的老伴王多翠,于上世纪60年代结为夫妻,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大地上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儿女绕膝,家庭和睦,闲暇之余,每次唱起迷糊戏,老俩口感觉又回到了当年因戏结缘的浪漫记忆中。
5月17日,记者在新疆第六师芳草湖农场魏平光的家中看到,为了配合记者的采访,老伴特意给魏平光梳洗打扮着,年少时两人因戏结缘,如今白发苍苍,农垦大地的风雪、迷糊戏的曲调让老俩口更加恩爱。
【解说】今年75岁的魏平光和70岁的老伴王多翠,于上世纪60年代结为夫妻,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大地上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儿女绕膝,家庭和睦,闲暇之余,每次唱起迷糊戏,老俩口感觉又回到了当年因戏结缘的浪漫记忆中。
5月17日,记者在新疆第六师芳草湖农场魏平光的家中看到,为了配合记者的采访,老伴特意给魏平光梳洗打扮着,年少时两人因戏结缘,如今白发苍苍,农垦大地的风雪、迷糊戏的曲调让老俩口更加恩爱。
【同期】魏平光夫妇
那时候我们岁数也不大, 也就十六七岁,她会唱她爱唱,我那时候不爱唱,她就给我教,我会写字她不识字,我就给她(教),就唱来唱去,唱上瘾了谈了对象了,以后就成了家了。成了家以后,我们就唱的玩,以后有孩子了,娃娃也长大了,他们也会听也爱听,他们也想学,我们教这些迷糊曲。
【解说】迷糊戏在新疆芳草湖农场等垦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该戏种始于清朝陕西、甘肃等地,清末期间由逃荒到新疆的民众,将当地的户戏带到新疆,后经流传演变成迷糊戏。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迷糊戏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迷糊戏因唱腔通俗,易学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农耕之余垦区的农场职工们三五结伴,唱一曲迷糊戏,驱散劳作的疲惫,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如今,迷糊戏已成为当地民众节庆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期】迷糊戏的传人 张新安
像春节呀,娶媳妇呀,朋友聚会呀,在一块儿只要一高兴,家具拿出来,板胡、弦子拿出来,弹一弹,唱一唱,把过去的老的一些曲牌,老的一些曲目,然后改成新词,高兴高兴,主要是自娱自乐吧,丰富我们的个人文化,体现家庭与这种曲目,和谐的一个家庭,和谐的氛围,和谐的人情关系,亲情关系。
【解说】三弦是迷糊戏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该农场退休职工王多吉不光弹的一手好三弦,业余时还自己制做三弦、二胡、板胡等乐器,并且把做好的乐器,无偿送给戏迷们,让更多的人分享迷糊戏的乐趣。
迷糊戏因具有浓厚的乡音韵味,如今,在芳草湖农场自发组建的迷糊戏班有50多个,学唱迷糊戏的有上千人。喜爱迷糊戏的年轻人在保留传统曲牌的基础上,重新填词、编排,老曲新唱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业余流行文化生活。
冀江彤 赵雅敏 夏旭明 新疆芳草湖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