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8日启程赴黎巴嫩至今,中国第十一批赴黎维和部队在当地开展维和任务已近两个月。在维和期间,他们以硬朗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联合国官员的赞誉,成为了黎以边境上展现中国军人新风采的“形象大使”。
每天早晨,随着五星红旗在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区内缓缓升起,中国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的官兵们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维和任务。为了把2000年联合国划定的长121公里的黎以边境的“蓝线”真正绘制在黎以边界上,扫雷兵们首先要排除地雷,为栽定界桩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自3月18日启程赴黎巴嫩至今,中国第十一批赴黎维和部队在当地开展维和任务已近两个月。在维和期间,他们以硬朗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联合国官员的赞誉,成为了黎以边境上展现中国军人新风采的“形象大使”。
每天早晨,随着五星红旗在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区内缓缓升起,中国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的官兵们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维和任务。为了把2000年联合国划定的长121公里的黎以边境的“蓝线”真正绘制在黎以边界上,扫雷兵们首先要排除地雷,为栽定界桩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在这条121公里的扫雷线上,中国蓝盔每天面对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内心既紧张又害怕。吴昭年是第5次走进维和战场了,虽然他已经是一位技术娴熟,经验老道的扫雷高手,但每次扫雷,吴昭年还是会有些许的紧张,经过仔细的探测,在新开辟的通道中,吴昭年很快就发现了诡计地雷。
【同期】(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 吴昭年):这里有可能是一枚诡计地雷,因为根据这个我现场判断,和这个雷场地图的分析,这里曾经是遗失雷场和混合雷场,所以说这枚地雷的话是诡计地雷的可能性比较大,我现在正在排除。
【解说】对于扫雷作业手来说,诡计雷设置复杂,位置隐蔽,杀伤力的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作业手的搜排难度,更加大了心理压力。剪草、挖掘、探测,每一个动作吴昭年都如同考古工作者发掘文物般的谨慎,在紧张小心和汗水的交织中,信号源的面积越来越大。经过连续3个小时的作业,这个诡计雷场的诡计装置暴露无遗,吴昭年这才松了一口气。
【同期】(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 吴昭年):这种诡计地雷的话,设计方法我从来没有见过,因为先是发现了一枚防坦克地雷,然后在它的下方又发现了一枚以色列4号地雷,这枚地雷的话是压阀地雷,这样的话在我们的作业过程中,就增加了我们这个危险系数,所以在挖掘的过程中,要特别的小心。
【解说】爆破小组接到命令后,开始有条不紊地检测电路,连接线材,小心翼翼的将雷管插入TNT炸药中,并安放在即将引爆的地雷边。
【同期】(现场声)3.2.1 。起爆
【解说】在雷场上,也有很多新的作业手是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心里的紧张不言而喻。尽管扫雷作业程序战士们早已熟记在心,但是当要进入真正的雷场时,新作业手却没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为了加快作业进度,同时也为了让新作业手尽快掌握实战技能,工兵营的副营长张雄制定了一个以老带新的计划。
【同期】(中国第十一批赴黎维和工兵营副营长 张雄):我们通过整合资源,科学编组,循序渐进,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扫雷作业,工作效率提高了,新的作业手也在实战条件下被培养出来。
【解说】在其他国家军人的眼里,中国维和官兵严谨的工作态度也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同期】(加纳军人 巴瓦):非常高兴与中国军人合作,因为中国营工作非常的扎实,对工作非常的认真,我们看到他们一直在专心致志的工作,非常自豪的与他们在一起工作,我们从中国营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希望中国工兵营平安。
【解说】据了解,中国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56名扫雷官兵用5天的时间就完成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考核司令部史上最难的扫雷资质认证考核,刷新了该项记录,创造了闻名联黎部队的“中国速度”。
赵静 吴远江 兰剑 李凌葵 黎巴嫩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