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1.6平方公里的漓江水域上,每当夜幕降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便在此上演。与其他演出里那些专业的演员不同,在《印象刘三姐》中有1/3约 200余名演员都是来自周边5个自然村的普通农民。在该演出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些特别的演员。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
【解说】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1.6平方公里的漓江水域上,每当夜幕降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便在此上演。与其他演出里那些专业的演员不同,在《印象刘三姐》中有1/3约 200余名演员都是来自周边5个自然村的普通农民。在该演出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些特别的演员。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
我叫徐全发,是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人,我是打渔的,我家养了六只鱼鹰,每天晚上我都要和鱼鹰一起去打渔,点起油灯,大家又叫它漓江渔火……
【解说】今年52岁的徐全发从2003年国庆,《印象刘三姐》第一场试演以后就担任了报幕员的工作。一段简单而质朴的台词,一说就是十个年头、4000多场。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员退桟发)
就刚才我说的那段报幕词,就是我本人自己写的,就感觉我家来了客人一样。所以我们感觉很自豪。
【解说】打渔、牵牛、撑竹筏、唱山歌……十年里,农民演员们把生活中的劳作场景搬上了舞台,为一千多万中外游客表演,其中包括各国政要,票房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徐全发与他的乡亲们显然已经成为了“大牌”演员。
【解说】十年中,徐全发见证了《印象刘三姐》“大家庭”变化的同时,自己的小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员退桟发)
(2003年以前)真的那时候苦得苦不堪言那个时候,就是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都买不上一斤猪肉来吃,所以我想到那时候艰苦的岁月,所以我们很感恩我们这个公司,感恩我们这一帮导演,我觉得我想起就流眼泪。
【解说】2003年,《印象刘三姐》演出落户阳朔,原本只是筏工的徐全发有了一个新身份:演员。
【解说】在阳朔镇木山村的一条小巷子里,这个黄土瓦房就是徐全发的老家,如今已是大门紧锁,一家人搬进了崭新的三层小洋房,房前院内停着一辆面包车,屋后是徐家的果林,不远处还有一大片新承包的鱼塘。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员退桟发)
(家里面)就是六个人赚钱嘛,大概(年收入)也在二三十万、三四十万这样。跟以前来说我们可以用上一个成语了,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解说】“印象”来了,游客多了,村子“火”了。在“剧场”周围的5个自然村里,原本破旧的古民居逐渐被一栋栋宽敞的楼房取代,家庭式小客栈、农家乐比比皆是,摩托车成了基本配备的交通工具,小轿车、旅游大巴车也不再是新奇事物。
【解说】徐桥信是《印象刘三姐》放牛组的演员,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帮一家旅馆做水泥工,他笑称这是在赚零花钱。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员退敟信)
原来平均(月)收入大概是7、800块钱,那现在呢超过一千多了。(现在有多少头牛参加演出?)现在一起还有6头。(那6头牛现在还犁田吗?除了演出以外。)基本上不犁了。(就是专职来演出了?)嗯,专职是演出了。
【解说】如今,“白天种地干活做旅游,晚上登台亮相当演员”已成为“剧场”周边村民们的常态。
【同期】(印象·刘三姐演员 徐云喜)
九几年我们在广东打工,那时候十几二十岁那不都在广东打工。打了几年工然后我就回来了。在里面(印象·刘三姐)打工大概平均每个人也是大概一万五(千元工资)一年。在如今和原来比,如今生活比原来提高,可以说是翻倍了。
【解说】在《印象刘三姐》的带动下,阳朔的农民表演的时候是演员,平日里就是饭店旅馆的老板、导游、司机。集两三个身份于一身的农民们开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杨陈 李果 聂梦娴 广西桂林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