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首次大规模封禁保护鸣沙山
【解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甘肃省敦煌市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沙漠逐年逼近绿洲,针对当地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生活灌溉长期面临的“沙患”威胁,敦煌市今年首次实施大规模封禁保护鸣沙山。
甘肃敦煌首次大规模封禁保护鸣沙山
【解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甘肃省敦煌市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沙漠逐年逼近绿洲,针对当地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生活灌溉长期面临的“沙患”威胁,敦煌市今年首次实施大规模封禁保护鸣沙山。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敦煌市南郊七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中新社记者近日在敦煌鸣沙山脚下的防沙治沙施工现场看到,大片绿色的治沙网格顺着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沙丘已经铺了很大一片。
敦煌市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靳尚宝告诉记者,此前的治沙都围绕植树造林进行,对鸣沙山实施封禁尚属首次。敦煌年降水量为42毫米,而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植树造林很困难。当地针对不具备植树造林条件的区域,先封闭起来禁止人为破坏。【同期】(敦煌市防沙治沙办公室 主任 靳尚宝)以前的治沙我们主要采用的植树造林这种方式,封禁这是今年才开始第一年实行。封禁保护的基本意义就是封起来禁止人为(破坏),对暂时没有治理条件的、不具备植树造林条件的这些地区,采取的(方式)。像我们这个(地方)就不具备植树造林条件,你要植树造林,没水。
【解说】毗邻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敦煌市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风沙线长达100余公里,且这一沙漠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敦煌逼近。
靳尚宝告诉记者,国家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对敦煌沿着鸣沙山脚下东西长50公里、南北长20公里共4万公顷的沙漠实施封禁保护,主要围绕莫高窟窟顶保护区和鸣沙山景区保护区。
据了解,与以往麦草方格治沙模式不同,此次采用的是由新型材料制成的治沙网。
【同期】(敦煌市防沙治沙办公室 主任 靳尚宝)主要的好处就是在这个网的生产很科学,它这个20公分的网子上细下密,可以有一部分过风,有的部分阻沙。代替了麦草方格(固沙),主要是我们敦煌地区不种麦子,没有稻草,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解说】谈及此次大规模封禁的原因,靳尚宝解释称,留在鸣沙山周边的车辙、生活垃圾等对自然地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每年由鸣沙山向生活灌区逼近的沙子时常会填入敦煌农业用水的生命线——输水总干渠,甚至还会湮没邻近的部分渠道和农田。
记者 信江 冯志军 甘肃敦煌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