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眼前的这幅书法苍劲有力,其中的内容“苦不苦不让子孙苦,穷不穷不可教育穷”说出了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的心声。在印尼,有不少的华侨倾力办学,致力教授华文,传承中华文化。7月27日,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赴印尼、文莱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印尼著名的旅游城市日惹,感受这里的爪哇文明,走访当地华文教育学校。
【解说】在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行政办公室陈列着的奖杯讲诉着这个学校华文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学校的工作人员拿着数本厚厚的相册向记者讲诉着这个学校的历史。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创办于2006年,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教育体系,所谓的三语就是用印尼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授课。经过了七年的发展,如今,学校有学生七百余人,教师七十多人,其中中国老师5名。
【解说】眼前的这幅书法苍劲有力,其中的内容“苦不苦不让子孙苦,穷不穷不可教育穷”说出了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的心声。在印尼,有不少的华侨倾力办学,致力教授华文,传承中华文化。7月27日,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赴印尼、文莱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印尼著名的旅游城市日惹,感受这里的爪哇文明,走访当地华文教育学校。
【解说】在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行政办公室陈列着的奖杯讲诉着这个学校华文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学校的工作人员拿着数本厚厚的相册向记者讲诉着这个学校的历史。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创办于2006年,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教育体系,所谓的三语就是用印尼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授课。经过了七年的发展,如今,学校有学生七百余人,教师七十多人,其中中国老师5名。
【解说】李喜庆,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的董事长,现年84岁的他看起来依旧精神抖擞。说起创办这所学校的缘由,李喜庆如数家珍。由于历史原因,印尼华文教育曾经中断了三十多年,让两代华人断了对华语的认知。包括李喜庆的子孙两代都不会说华语。让他庆幸的是,如今华文教育不仅在华人中被普遍接受,也有不少印尼人民也开始学习华语。
【同期】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 董事长 李喜庆
2006年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本地的那个原住民啊都对我们的三语学校也是很感兴趣,所以现在我们学生的比例华人子弟差不多(百分之)五十,那个原住民也是(百分之)五十。他们现在可以接受我们的那个文化啦,文化跟语言他们能够接受啦。
【解说】校园内,教学实施完善,汉字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图画、涂鸦生动有趣。学校还别出心裁地开辟出了一个菜园子和池塘,教孩子们养鱼养鸡种菜。细细品读崇德三语国民学校,何为崇德,在李喜庆看来,就是崇尚中华美德。
【解说】在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内,有一位从中国来的老师彭子林,四年前,他从广西南宁来到日惹国立大学留学,主修印尼语教育专业,毕业后,他便来到了三语学校教学汉语。目前,彭子林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究生,他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到大学任教,继续传承中华文化。
【同期】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 教师 彭子林
印尼的当地青年他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他们也认识到汉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吧,在以后找工作当中会为他们提供更大方便和优势。将来吧,等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希望能够做大学老师吧,在印尼大学里面教授汉语,让越来越多的印尼青年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
【解说】离开了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记者一行又驱车来到了日惹市区一座名为镇灵宫的寺庙,寺庙内中国元素随处可见,1906年日惹的首个华校——日惹中华学堂在此设立。从中华学堂到崇德三语学校,近百年后的今天,华文教育已在日惹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如今最困扰李喜庆的不是资金和生源,而是师资。
【同期】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 董事长 李喜庆
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多困难的,主要是师资问题,这个最成问题,然后再是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给这个三语学校,给我们分派中国老师,不过中国老师在三语学校,不能够留得太久,一年两年就要离开。等到中国老师跟那个小朋友有了感情以后,他们是对中国老师很有感情,一年就回去了,这个是最大的那个问题啦。
【解说】李喜庆告诉记者,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老师能到印尼帮助进行华文教育,而他自身能做的,就是将印尼当地华语老师送到中国深造。毕竟语言能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
记者 吴晟炜 印尼日惹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