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客家祖地”之一的福建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有位60岁的老裁缝,凭着一把剪刀,一台上海蜜蜂牌老式缝纫机,至今已做了40多年的衣服。
【解说】眼前这间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店铺,就是老裁缝彭登辉数十年来的工作场所,不足10平方米,却“出产”过整个彭坊村男女老少各式衣服。
【解说】在“客家祖地”之一的福建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有位60岁的老裁缝,凭着一把剪刀,一台上海蜜蜂牌老式缝纫机,至今已做了40多年的衣服。
【解说】眼前这间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店铺,就是老裁缝彭登辉数十年来的工作场所,不足10平方米,却“出产”过整个彭坊村男女老少各式衣服。
【同期声】彭坊村 村民 彭登辉
我小学毕业,就开始做这个,做到现在都六十来岁了。以前是大家的衣服都用做的,我都做得很忙,徒弟都带了很多个。现在大家在厂里面做,我就做一点其他的衣服,有的老人家不穿买的衣服,我得给他做。
【解说】作为古驿站,彭坊村曾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但随着村内人口外流,沿街木质楼房一度年久失修,彭登辉的生意也和几十年前相比清淡了很多。2013年,彭坊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出资,村民筹钱共同进行基础建设,彭登辉个人也捐了1000多元。
【解说】古街修复完成后,彭登辉的裁缝铺重新装修开张,他告诉记者,现在环境好了,游客多了,生意也有了起色,今年裁剪衣服已用了1200米的布料。
【同期声】彭坊村 村民 彭登辉
以前是没有人扫路的,我们就要自己(把垃圾)倒在那边河里面,现在都不要了,现在有人(做卫生),卫生就是最好的就是第一条,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点,不会像以前那么苦。
【解说】古街旁边,村里的旧水塘,原来垃圾成山,每到夏天村民都无法忍受。如今,水塘清理干净了,还修上了木桥和水车,成了村民们消遣的好去处。
【同期声】彭坊村 村主任 彭慕铨
像这个池塘以前都是倒垃圾,那个死猪死鸡死鸭什么都仍在这边,整个村都被它污染,后来通过多次的跟村民这个(沟通),这个是原来是他(村民)一小房的,我们就把它收过来,我们就把它整修,整修好。
【解说】彭慕铨表示,“美丽乡村”是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出资打造,刚开始有些人不理解,但随着村民们逐步获得实惠,越来越得到他们的支持。
【同期声】彭坊村 村主任 彭慕铨
环境比较美了,就一个卫生改善了很多,就那么多蚊子晚上的时候,本来晚上的时候,我们根本没办法在外面居住,外面都,女孩子穿那个裙子哪里她敢出来,都是在家里。现在女孩子她都敢出来玩了。
【解说】彭慕铨希望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整合旅游资源,让游客能留在彭坊村过夜,古街也能开发出民宿旅游,真正吸引村里的年轻人们都回来创业。
【解说】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的汤长铨和彭慕铨有着一样的期待。深山中的汤屋村,风景优美,作为千年客家古村落,这里有着闽西少见的关帝庙,还有上世纪30年代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等旧址。
【解说】但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外打工,留在汤屋村里的多是孩童和老人,还有承载着乡愁的老屋旧居。退休教师汤长铨18岁离村,时隔40多年后,又回到了生长的地方。
【同期声】汤屋村 村民 汤长铨
我们从县城住了,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我们这个农村的珍贵,这农村空气好,住得舒适,虽然我的孩子在北京上海工作,他们在那边也有房,条件也不错,但是我偶尔去他们那边玩玩,还是住在这边比较开心。
【解说】引领记者穿行在村中巷弄,汤长铨对每一座古建筑都如数家珍。眺望环绕汤屋村的原始山林,看着村中的古建筑,汤长铨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年轻人计划回乡创业,过去他们都没有发现家乡的美,现在他们要把家乡的生态文化优势挖掘出来。
【解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中,遍布长汀的一个个客家村落正如彭坊村和汤屋村一样,既要注重文化传承,更应保留自然景观,留住“乡愁”的同时,让村子更美丽。
记者 李思源 福建龙岩报道
关键词:客家 福建 美丽乡村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