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他叫丹增格桑,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1992年出生的这个藏族大男孩,从小就失去了双亲,12岁那年他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来到厦门,开启了一段影响他至今的新生活。
2004年5月,格桑成为厦门首家民间儿童福利机构——翔安区同心儿童院收养的第一批孩子,从无依无靠到数十人的“大家庭”,刚开始,格桑感受更多的是新鲜和好奇。回忆起儿童院送自己到小学读书的那段时光,格桑的心情显得五味杂陈。
【解说】他叫丹增格桑,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1992年出生的这个藏族大男孩,从小就失去了双亲,12岁那年他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来到厦门,开启了一段影响他至今的新生活。
2004年5月,格桑成为厦门首家民间儿童福利机构——翔安区同心儿童院收养的第一批孩子,从无依无靠到数十人的“大家庭”,刚开始,格桑感受更多的是新鲜和好奇。回忆起儿童院送自己到小学读书的那段时光,格桑的心情显得五味杂陈。
【同期】舞蹈演员 丹增格桑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因为那段时间,就素质课压腿,然后我年龄,学舞蹈的时候很大了,很大了之后(韧带)就很硬了,韧带这么压,然后当时压肩带压到岔气了,特别疼,但是过了一二年级就好了。
【解说】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起来吃力,生性活泼的格桑,上小学时经常在课堂上捣乱,最后被学校劝退。聊到这里,格桑略带歉意地笑了笑,他表示很感谢同心儿童院当时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另外为他找了小白鹭艺术学校学习跳舞。
经历了这次风波,格桑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也许是身体中带着藏族天生的舞蹈才华,格桑坚持完成了在艺术学校6年的学习,毕业后,他曾回老家待了一年。
【同期】舞蹈演员 丹增格桑
在那里挖完虫草,在家里待了一年,然后一年我没跳舞,经常去看到别人跳舞,或者说在那个时候,我就会特别想(跳舞),哪里不对劲,每天又没压腿,就感觉身体好像不对劲都会,因为已经习惯(跳舞)了。
【解说】短暂的离开后,格桑又回到了厦门,舞技出众的他最终被厦门知名的小白鹭民间舞团录用至今。“感恩”,是格桑在提到儿童院时最常说的话语。他告诉记者,虽然离开了儿童院,但现在一个月都会回去三四次。遇到儿童院各项活动,他还会为主动进行义务表演。
【同期】舞蹈演员 丹增格桑
回去的话就是,藏族小孩,我教他们一些藏语,然后陪他们打打球,教他们跳跳舞,心情就感觉特别特别好,所以我也特别喜欢回去。
【解说】格桑的转变,让看着他长大的同心儿童院院长黄双春很是欣慰,她告诉记者,作为慈善机构,同心儿童院创办十年至今,已代养了因家庭原因前来的270多名孩子。
【同期】厦门翔安区同心儿童院 院长 黄双春
对于没家的孩子来说,他最期待的是有家,能够有个着落地方,而不是在街上流浪,或者虽然说家里面可能,现在这个社会吃饱穿暖基本上没问题,可是他的心灵没有归属,而儿童院的这个家,给他的就是这个心灵归属。
【解说】在藏语里,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如今,格桑这朵已经从儿童院里绽放的“幸福之花”,依然记着“自己的根”在儿童院。
【同期】舞蹈演员 丹增格桑
儿童院对我(来说)感情是更深,因为那是我的家。
记者 李思源 福建厦门报道
关键词:厦门 慈善儿童院 藏族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