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收购澳交所 亚太证交所兼并第一例——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新交所收购澳交所 亚太证交所兼并第一例

2010年10月26日 15: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许多事情上却要争第一。这次,它就打响了亚太地区股票交易所兼并的第一枪。昨天,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与新加坡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合并,新加坡出价84亿美元(合83亿澳元),将收购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84亿美元的总价具体为每股22美元,另加3.473的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如果相关交易获得批准,按照上市公司数量衡量,新成立的交易所将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欧美的交易所已经过整合,收编和招安的工作大体都已完成,金融市场的山头之争也大抵尘埃落定。法兰克福和巴黎的国际金融业务减少,而伦敦则整固为欧洲金融交易的主要地盘。在亚太地区的股票交易所中,除日本东京交易所与美国那边眉来眼去之外,其他交易所大多独善其身。这回新加坡交易所石破天惊,打破了平衡。

  澳大利亚有一个“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外来投资者若想收购澳大利企业,需要经过这个机构的批准。新加坡股票交易所23%的股票由新加坡的金融部门发展基金拥有,而该基金又由新加坡中央银行所控制。因此,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相当于是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本来属于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重点对象。新加坡交易所收购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是大鱼吃小鱼,但澳大利亚交易所是小兄弟,地处偏远之地,要想参加亚太地区的金融游戏,势必要与他人联手。新加坡交易所想来不会遇到太多麻烦。

  按照两家交易所的说法,合并之后可以减少开支,金额约达3000万美元。不过,周边许多股票交易所可能不会这么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新加坡交易所和新加坡的志向是很高的。

  近几年来,为了争当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风头都很健,两城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两处都是华人,而且是会说英语的华人。搞金融华人了不得,只有犹太人可能才有的一拼。会说英语那又是如虎添翼。新加坡人和香港人不是一般的会说英语,而是说英语有说母语那般的自如。英语可能没有文化的优势,却有商业的优势,是国际通用商务语言。伦敦之所以能够击败法兰克福和巴黎,夺得欧洲金融中心的花魁,与伦敦是英语国家的城市就有很大关系。

  根据各种评比数据,新加坡比我国香港地区似乎稍逊风骚。香港因其得天独厚,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中国经济作为其强大后盾,那是新加坡望尘莫及的。交易所与券商不一样。交易所需要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持。就因为这一点,新加坡看我国香港地区看得眼红,要走些险招或偏招。

  与其他股票交易所竞争或许是攻的一面,但新加坡交易所问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有守的一面,那就是要与那些替代交易系统一争高低。替代交易系统(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s,简称“ATS”)指在股票交易所之外的证券交易。替代交易系统包括:电子交易系统、买入市场和黑池等。替代交易系统或明或暗,神出鬼没,防不胜防,是股票交易所的强劲对手。但是,替代性交易系统在美国已获得了合法身份。按照美国证交会《替代性交易系统规定》的300(a)规则(Rule 300 (a) Regulation ATS),替代性交易系统从事与证券交易所相似的业务,但没有交易所的规则,而且除不允许害群之马交易之外,对其无法作任何纪律制裁,而且可以是自然人。按照美国证交会的规定,替代性交易系统可以是“任何组织、协会、个人、群体或系统”。

  在当今的新经济时代,电子交易系统由软件开发者设计,曾经引领潮流,风行一时。拍卖市场则是将订单集中后在预定的时间统一执行。电子撮合交易是借助计算机系统自动搭配各种订单。黑池(dark pool)则是由大全券商自己私设的交易平台(有点私设公堂的意思)。替代交易系统五花八门,但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交易价格等重要信息是不公开显示的。最早的股票交易也是场外暗箱操作,成立交易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交易信息公开,让交易走到阳光下来。替代交易系统是一种返古现象,有点终点又会到起点的意思。

  替代交易系统抢了证券交易所的风头,就像私家林园修得比皇家花园还要漂亮。替代交易系统还抢了证券交易所的生意,这就有点游击队与正规军在争夺地盘的架势了。替代交易系统固然麻烦重重,但要影响到我们这里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很大,完全可以自成一体,因此笔者以为,有时关起门来未必是件坏事。如果开门的话,那应该是我们的人马冲出去攻占别人的地盘,或是诱敌深入。但如前所述,新加坡人大多是说英语的华人,其中许多人是双语,比欧美人还要国际化,是比较难缠的对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朱伟一)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