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一边减仓一边唱多 "洋和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10年11月22日 11:22 来源:华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不振的11月,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几乎在同时发出两份报告,既建议减仓中国股票,又公开看多中国股票。

  国际投行的言论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似乎更多的投行已经加入到看空A股的阵营,他们真的“看空”了吗?

  这些国际投行发布的已经不仅仅是观点,而是能够影响到市场涨跌的信息,这些国际投行到底意欲如何?

  两个截然相反的信息

  一次典型的唱多做空

  股市本轮下跌过程,再度验证了高盛等国际知名投行精准的“先知先觉”能力。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之前的报道中体现得较为复杂。首先是在11月12日A股暴跌当天,有媒体报道称,高盛在12日市场开盘前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对于高盛这样的大投行而言,对客户发出“清仓”建议,而不是“减持”,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的语气。

  媒体因此将矛头指向高盛,认为高盛事先获知了管理层的调控信息,继而发出清仓信号,在市场中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港股和A股暴跌。

  但在之后的几天,高盛提供了一份在12日前后发出的报告,观点却是:中国股市短期内有回调的可能,但跌幅限于个位数百分比内,由于中期趋势向好,此次下跌将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而且,曾在12日当天获得高盛12日投资晨报的A股投资者也证明,高盛当天确实是在晨报中继续看多A股。高盛相关人士就此表态认为,撰写《一份高盛报告引发的暴跌》稿件的国内媒体记者,应该是没有看到高盛的报告,只是从市场消息中臆断。

  实际上,高盛在12日建议客户抛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的消息,最早是彭博社报道出来的,而不是国内媒体。而且,某著名的外资财经网站曝出了高盛在12日当天,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客户的报告,其中确实提到了建议投资者卖出所有获利的中国股票。这证明,高盛确实在一天时间内发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信息,对外的报告以及晨会报告都看多中国股市,而对客户发出的电子邮件报告中,则直接建议清仓获利的中国股票。

  大通证券许鹏介绍,这是一次典型的唱多做空行为,一边唱多一边让自己的客户出货。

  一石多鸟的操作套路

  收益最丰或是投行自己

  如果将高盛的这一做法看做仅仅是为了保护客户的盈利,那就显得有些简单了。

  许鹏认为:高盛的目的非常复杂。在本轮下跌之前,高盛已经唱多A股7个月之久,上次唱多是4月19日A股市场刚刚因股指期货推出而出现第一根大阴线后的第二天,高盛对外发布报告认为,“沪深300指数到年底可达到4300点,较目前(当时处在3000点附近)还有约35%的上涨空间。”但高盛当时是否对内另外有一份报告则不得而知,总之报告发出后,沪指一路震荡下跌,跌至2319点。因此,高盛在今年4月的做法,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唱多做空。

  总体看,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孤立偶然,而高盛的自有资金也必然参与其中。

  事实上,国外投行在中国国内具备广泛的人脉关系,经常可以预知宏观调控的动向,其自有资金必然在唱多声中先行撤退,这种撤退应是相当隐蔽的。

  之后,高盛将进一步运用手中客户的力量,向客户发出清仓建议,例如本月12日发出的卖出所有获利的中国股票,其客户的抛盘以及由此引发的跟风盘抛压,促使市场在短时间内将原有应该出现的跌幅扩大。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排除有关联资金在期指上进行空头套利,之后再在低位接回股市中的筹码。因为高盛在12日前后发出的那份报告很微妙:“中国股市短期内有回调的可能,但跌幅限于个位数百分比内。由于中期趋势向好,此次下跌将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

  高盛的这轮唱多做空,在多个层面获利,而且很可能获利最为丰厚的是高盛自己的持仓头寸,至于客户的收益如何则未必是首要问题。这一点,可以从今年年初高盛在美国遭遇的“欺诈门”指控(向客户兜售某种抵押债务债券,但却没有告知客户有大型基金正在做空该债券,导致客户亏损)中看出。

  因此,高盛这次动作可谓一石多鸟。一个理想中的状态为:在提前获知宏观调控即将加码的情况下,首先卖掉自有持仓的股票,并在期指上建立空头头寸,然后向外界发布中线看多信息(但也指出短线有调整),同时私下里建议客户快速清盘,利用客户打压市场,在期指上获利,之后在低位重新捡回股票筹码,随即立刻挽回市场信息,强调中线看多的观点。

  观点只为谋各自利益

  投行报告应客观评估

  近期,国外知名投行对中国股市的评价出现了较大分歧。在高盛做出短空唱多的观点同时,瑞银和野村证券也加入到看空阵营,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实施更为严厉的措施遏制通胀。但摩根大通等部分国外投行则继续表达看多的观点,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表示,近日A股市场的回落是牛市中的正常现象。

  对于国外投行的观点,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对待,尤其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投资者究竟该相信谁?

  齐鲁证券分析师张巍介绍,我国投资者依据传统思维,认为越是权威机构或专家,观点应更加准确,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

  其实在国外,投行的言论并不代表对市场的预判,无论是说的对还是错,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国外投行都是从不掩饰的,只是我国多数投资者习惯用自己的传统观点来推演国外投行的思维,形成的误判而已。

  例如在买入之前,国外投行必然会大肆唱空,边唱边建仓,筹码买足之后,则展开连续唱多。到达出货点后,则竭尽一切所能在市场上制造多头信息,同时出货。至于运用策略报告在市场上做高抛低吸,则是非常普通的事件。

  例如在今年六七月份,曾有外资投行发报告唱空东方电气,认为核能订单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其实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份报告写得非常幼稚,因为当时国家各个地区的核电招标方案尚未得到中央审批,也就是大规模招标尚未开始,哪里来的大订单?又怎么会低于预期?这些国际投行的研究员真的这么幼稚吗?事实是,报告发出后,东方电气只随之小幅下跌了一轮,之后就连续上涨了,这个过程中究竟谁获利?

  因此,我国投资者在遇到国外知名投行报告、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评论时,应持一种客观态度,在证券市场中,越是“知名”、“权威”的观点,越有可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投资者应深入思考这些观点如果能够应验,谁会从中获利?再以这种反向思维,来推演大盘以及个股背后可能出现的真实走势。记者 于涛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