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油行业民营“黑马”的横空出世,市场除了惊叹,更有质疑。
12月1日,中国内地石油民企MI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MI能源”)在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对中石油的高度业务依赖,成为投资界关注焦点。
出世溯源
2001年,曾供职于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的张瑞霖“下海”创立了MI能源。与其他民营石油公司一样,张将注册地选在开曼群岛。
据行业人士透露,张瑞霖虽然离开吉林油田,但仍与油田保持密切联系,MI能源的主营业务即为开发吉林油田废弃的“低品位油田”。正是这一主业令MI能源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中一跃成为石油界“黑马”。
MI能源招股说明书中称,根据与中石油签订的三份独立产品分成合同,该公司在松辽盆地经营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油田,其净探明、概算及可能储量(包括已开发及未开发储量)估计分别约为2940万桶、1830万桶及1350万桶。
1997年,上市前夕的中石油为成功IPO而大力剥离不良资产,将13个“低品位油田”实行招标,其中就包括吉林油田的五个区块,MI能源的主力油田大安、莫里青、庙3即包含在其中。
据上述行业人士称,大安等三大油田产量其实十分可观,即使不算吉林油田的优质区块,至少“品位”不算低。一家民营公司石油业务负责人曾用羡慕的口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MI能源凭借这些油田,如今石油年产量已达100万吨左右。“这是个很大的数字。”该负责人曾在中石油、中海油任职多年。
参与互动(0) | 【编辑: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